钻取鄱阳湖沉积岩芯,利用14C AMS测年,并通过不同组分测年结果对比,建立鄱阳湖岩芯年代序列,获取全新世沉积样品。对样品进行生物标志物及其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检测,并对样品进行孢粉鉴定。利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C27、C29、C31建立比值指标参数,分析各参数与孢粉的相关性,挖掘出具有古植被意义的正构烷烃指标;分析氢同位素揭示的鄱阳湖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对比我国其他区域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解译鄱阳湖沉积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揭示的古环境意义。利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参数、单体氢同位素和孢粉多指标结合,分析鄱阳湖流域全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环境变化,明确多指标重建鄱阳湖流域植被和气候环境的可行性,为未来利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参数及其单体氢同位素重建区域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在鄱阳湖代表性位置开挖一典型剖面430cm,以10cm间距采集了样品43个进行生物标志物和孢粉分析。根据TOC含量,选取了5个样品进行AMS 14C 测年,建立鄱阳湖剖面年代序列,研究剖面的沉积年代为0-2236a B.P.。对样品进行生物标志物及其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检测,并对样品进行孢粉鉴定,分析了样品的TOC。利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C29、C31建立比值指标参数C29/C31,C29/(C29+C31)和C31/(C29+C31),建立孢粉比值指标木本花粉/草本花粉、木本花粉/(草本花粉+木本花粉)和草本花粉/(草本花粉+木本花粉),分析正构烷烃参数与孢粉参数的相关性,发现这些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能通过0.05和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生物标志物在研究古植被方面是可靠的,可以和孢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氢同位素揭示的鄱阳湖流域气候环境变化,C27、C29和C31的氢同位素值分别为-27.42‰~-217.97‰、-66.86‰~-188.81‰和-57.42‰~-186.51‰,氢同位素在0-2236a B.P.间,经历2个旋回的变化,具有千年尺度的气候意义,因此,鄱阳湖沉积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记录了古环境信息。分析了沉积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 C27、C29和C31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28.56‰~-32.15‰、-28.25‰~-32.43‰和-29.21‰~-33.76‰,以-27‰作为C3、C4植物占优势的分界线,鄱阳湖2236a B.P.以来长链正构烷烃小于-27‰,表明流域植被以C3植物占优势,C27、C29和C31的碳同位素值揭示了地质时期的C3/C4植物丰度关系。同时,单体碳同位素在剖面上记录了环境变化信息。利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参数、单体碳氢同位素和孢粉多指标结合,分析了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记录的古植被和古环境信息,明确多指标重建鄱阳湖流域植被和气候环境的可行性,为未来利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参数及其单体碳、氢同位素重建区域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新疆天山中段晚全新世以来气候与植被变化的孢粉学研究
西藏拉萨河谷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及泥炭孢粉和植物残体记录研究
共和盆地全新世孢粉与重大气候事件定量研究
纳木错流域现代孢粉分布及其与植被、气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