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主要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干旱区湖泊流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湖面强烈干缩的艾比湖就是典型代表。当前,对此类问题缺乏综合集成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本项目以艾比湖流域为例,以影响陆表过程及环境变化的土、气、水、生与人类活动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阐明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土壤质量演变及其驱动力;探讨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预测生态水文系统演变趋势;研究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生态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可能的演替趋势;辨析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变化的贡献率,探明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适应性,确定不同经济、社会、环境组合下艾比湖流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模式,提出生态系统管理优化策略与管理模式及流域生态恢复方案。本项目可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欧亚大陆桥畅通工程等西部重大项目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为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范例。
50年来,主要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干旱区湖泊流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当前,对此类问题缺乏综合集成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本项目以艾比湖流域为例,开展干旱湖泊流域陆面过程及人类活动适应性探索,研究结果如下:.(1)20a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89.16km2,经历了强烈逆转—稳定发展—基本稳定3个阶段;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近40年来流域各景观类型间的面积转换频繁;内斑块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人为因素是驱动LUCC变化的重要因素。.(2)研究了流域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流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土地覆被-景观指数的关联关系,确定了流域盐尘暴天气过程的两条移动路径,证明了盐渍化和耕种活动是流域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3)选取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对艾比湖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分析了气候因子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生态过程的影响,流域的水资源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负影响,且人为影响大于气候影响。1998-2013年间湖泊总面积从519.26km2减少到422.73km2。近60年来,流域干流径流总体呈增加趋势。 .(4)基于遥感技术法估算了流域生态需水,利用SEBAL模型反演了流域各地类的蒸散量,验证了CMADS数据集在我国西北地区(站点稀缺)的适用性。理论上流域需水量为7.92×108m3~8.03×108m3,湖区面积应保持在850~1200km2之间。.(5)干旱区植物在受N、P共同作用的同时更易受P的限制,土壤营养元素有助于提高流域群落稳定性,但土壤元素含量较高时与多样性间关系总体趋于复杂化;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等级/多度格局、α多样性差异显著;盐碱环境下各植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与水盐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生态系统发育过程。.(6)影响流域土壤呼吸速率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N沉降显著的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大尺度长时间范围内,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呼吸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7)构建了人与自然耦合系统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对流域人地系统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进行了定量仿真模拟研究,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稳步发展,但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急剧增大,流域人地关系矛盾较大。.研究可提升人们对干旱区典型流域地表过程的认识水平,为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范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湖泊流域种植磷污染的农户行为机制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
干旱区内陆河尾闾湖泊湿地生态需水及保护研究- - 以玛纳斯湖湿地为例
干旱区径流过程的数据挖掘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