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脊髓损伤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386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16.00
负责人:孔抗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汕头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伟东,沈智威,姚关峰,郭岳霖,宋龙辉,曾机灿
关键词:
针灸颈脊髓功能磁共振成像
结项摘要

Acupuncture has various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pai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ncluding prevents or reduces the secondary damage, promote spinal cord repair, which become important means of treatment to SCI. SEEP spinal cor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spinal functional MRI, SEEP-fMRI) has a great developing in spinal neurological research field in recent years. SEEP-fMRI provides effective methods as a new progress for evaluation and estimate the prognosis of spinal cord nerve function. This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 will observed intramedullary activation function areas of the injury cervical spinal cord underwent the in acupuncture stimulate mode by single stimulate rapid spin echo (SSFSE) series. Image data analyze with the AFNI (Analysis of Functional NeuroImages) analysis software. Purpose: 1, Observe the neural actiation sig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jury cervical spinal cord 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acupuncture; 2, Dynamic observation s-fMRI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function, after acupuncture stages treatment. This new exploratory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spinal cord injury neural func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eutic effect, which will also provide some experiment basis and methods for the acupuncture central mechanism study.

针灸可以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损伤后脊髓的结构及功能,阻止或减轻其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修复,是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SEEP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脊髓神经功能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进展,为脊髓神经功能评价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创新性的在针灸刺激模式下对损伤颈脊髓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所得图像应用AFNI(Analyis of Functional NeuroImage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观察颈髓内神经功能激活点及其解剖位置。研究旨在:1、观察损伤颈脊髓在针灸刺激模式下的神经激活信号特征;2、重点研究在阶段性针灸治疗后损伤颈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s-fMRI信号改变特征,动态观察针灸治疗后损伤颈脊髓神经细胞的功能变化。该全新探索性研究将对颈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研究及针灸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将为针灸治疗的脊髓中枢机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和方法。

项目摘要

针灸可以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损伤后脊髓的结构及功能,阻止或减轻其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修复,是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SEEP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脊髓神经功能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进展,为脊髓神经功能评价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创新性的在针灸刺激模式下对损伤颈脊髓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所得图像应用AFNI(Analyis of Functional NeuroImage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观察颈髓内神经功能激活点及其解剖位置;本研究观察电刺激合谷穴位时,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激活区域的分布与解剖的关系,及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探讨正常与受损的颈脊髓中神经信号的变化,及颈脊髓损伤后脑中枢神经功能活动变化对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可能存在的影响。电刺合谷穴组的脊髓fMRI激活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大部分位于高位与低位颈脊髓平面,主要集中于C5-T1和C2-C3;5位志愿者在C2、C3、C5与C6平面脊髓前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同时在C2、C5及C6平面对侧脊髓后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电刺伪穴位组的脊髓fMRI激活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主要集中于C5-T1,高位颈脊髓未发现神经功能激活区;激活部位主要位于同侧脊髓后角。电刺合谷穴损伤颈脊髓功能磁共振成像组,选择在脊髓损伤平面的上2个椎体平面、损伤脊髓平面及其下一个椎体平面进行横断位的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发现脊髓激活信号出现在受损脊髓及相邻节段,以刺激同侧脊髓背侧感觉神经元区域为主,并可检测到同侧腹侧也有较为明显的神经元区域激活;对侧脊髓的刺激信号主要位于腹侧和中间带。颈脊髓损伤患者电刺合谷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组, 6例脊髓损伤患者行右手电针刺激合谷穴后行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脑内均发现激活信号,其中3例患者在同侧大脑出现激活,激活区域分部为:额叶及中央后回白质区;3例患者在对侧大脑出现激活,激活区域分别为:顶叶中央后回、额叶及中央后回。使用1.5T医用核磁共振机和常规颈线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能检测到受损脊髓对电刺合谷穴时的神经信号,有助于评估脊髓功能状况。颈脊髓损伤后,电刺合谷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研究针灸在大脑神经中枢效应对SCI脊髓功能恢复可能存在的重要作用机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2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3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4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5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1441.2020.05.004
发表时间:2020

孔抗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30672144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戴力扬
学科分类:H0604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慢性颈脊髓病实验模型病理生理及神经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批准号:8117130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袁慧书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磷酸化ERK蛋白表达及Shh信号通路研究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8176088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何兴伟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生物活性脊髓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批准号:8187098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黄飞
学科分类:H0910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