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作用不可替代,但与其安全性相关的基础研究薄弱,尤其过敏检查灵敏度差的难题至今仍未解决。近年来本课题组对药典过敏检查方法进行改良,通过增强动物对过敏物质的敏感性及筛选评价指标,提高了方法灵敏度;本题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中药注射剂过敏物质检测新方法,以代表性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改变给药方式来增加过敏物质的致敏性,并选择可定量的过敏介质为指标,优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满足中药注射剂中过敏性物质的检查要求,通过多品种的检测评价其通用性,完成方法学,建立灵敏、可靠的过敏物质检测方法;再对注射剂及其不同分离部位进行示踪分析,确定所含过敏物质的性质及其分子量特征,并利用定向剔除方法,验证方法学。为我国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或制剂的技术提升提供过敏物质检测的新方法,为中药注射剂过敏性物质的研究解决最关键难题。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作用不可替代,但与其安全性相关的基础研究薄弱,尤其过敏检查灵敏度差的难题至今仍未解决。本课题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1、对药典过敏检查方法进行改良,通过增强动物对过敏物质的敏感性及筛选评价指标,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中药注射剂过敏物质检测新方法,以代表性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改变给药方式增加过敏物质的致敏性,并选择可定量的过敏介质为指标,优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满足中药注射剂中过敏性物质的检查要求,通过多品种的检测评价其通用性,完成方法学,建立了灵敏、可靠的过敏物质检测方法:①取杂色豚鼠,体重250~350 g,雄性,隔日每只皮下注射供试品0.2 mL,致敏三次。②首次注射后第16天,10%水合氯醛按0.3 mL/100g麻醉豚鼠。颈动脉取血约1 mL,肝素抗凝。③腹腔注射供试品0.5 mL进行攻击,30 min后颈动脉取血约1 mL,肝素抗凝。④血样常规处理得上清血浆,冷冻,备用检测。判断标准:生理盐水组为空白对照,计算5-羟色胺升高率、进行T检验,以5-羟色胺升高率≥20%及P≤0.01为阳性。2、通过对注射剂及其不同分离部位进行示踪分析,确定所含过敏物质的性质及其分子量特征,利用定向剔除方法,验证方法学。超滤处理后的双黄连、茵栀黄、清开灵注射液在排除残留大分子动物蛋白的前提下,还保留有较明显的豚鼠致敏性,说明其致敏物质基础是由其处方中小分子成分构成。清开灵注射液经过聚酰胺树脂进行分段处理,将黄酮、酚酸类成分和其它类成分进行分离,水洗部位中绿原酸含量约占原溶液的16%,醇洗部位约占84%,发现清开灵醇洗部位致敏的豚鼠在攻击后5-羟色胺的升高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推测清开灵注射液中黄酮、酚酸类成分可能是导致过敏的主要物质基础。对金银花中主要成分绿原酸进行豚鼠致敏性试验,5-羟色胺升高率为55.77%,高于金银花水提液和清开灵注射液,所以绿原酸是金银花水提液和清开灵注射液中致敏成分。动物药脑络泰注射液和H3注射用粉针超滤前后,二者的致敏性有明显改变,经过超滤处理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动物蛋白有一定的致敏性,处方中含有此类动物药的中药注射剂采用超滤技术处理,可以降低致敏性,提高其用药安全性。本课题为我国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和制剂技术提升提供了过敏物质检测的新方法,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活细胞指纹谱监测的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预警新方法研究
基于体内过程"层间递进"的中药注射剂药效物质筛选新方法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及类过敏反应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的在线高效分离-鉴定-半抗原/类过敏检测系统的建立和致敏形成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