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张广才岭群磨石山组、红光组和新兴组不同类型岩石组合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查明张广才岭群不同类型岩石组合的形成时代及其空间分布,确定不同时代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构造背景;确定张广才岭群的构造属性;通过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物源分析,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和相邻地区同期地层、构造和岩浆作用研究成果的对比,揭示中亚造山带东段不同微陆块之间的构造演化历史,并对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换时间给予制约。
本项目对黑龙江省东部张广才岭群正沟组、红光组和新兴组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室内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张广才岭群主要由一套浅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和一套花岗质片麻岩侵入体(前人确定的片麻岩)所组成;(2)张广才岭群不是一套连续的沉积地层,而是由一系列不同时代地质体(主要是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所组成的构造混杂岩;(3)张广才岭群构造混杂体的构造就位时间晚于晚三叠世(208 Ma),推断应与黑龙江杂岩的变形时间——早-中侏罗世相当;(4)出露于张广才岭北段原定的新兴组黑云斜长变粒岩应为一套变形的加里东期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它们揭示了早古生代(485-450 Ma)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属性和晚志留世(约425 Ma)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的拼合历史;(5)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存在新元古代地质体,它们构成了张广才岭群以及研究区古生代地层的主要物源,早-中元古代碎屑锆石的广泛存在暗示着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区域地表或地表浅部应存在更为古老的前寒武纪地质体残片;(6)研究区晚三叠世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发现,暗示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换时间应在晚三叠世之后的早侏罗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早中生代镁铁质侵入岩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黑龙江省东部"新元古代"一面坡群和黄松群的岩石组合、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张广才岭花岗岩成因与地壳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