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无肛畸形是小儿常见消化道畸形,发病机制不清,病理改变复杂,术后1/3患者合并排便功能障碍,其中,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发育及其神经支配异常是导致排便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肛畸形大鼠横纹肌复合体在胚胎中期之前基本正常,在胚胎中晚期发育异常日趋明,神经末梢明显减少。本课题拟应用胎仔外科技术结合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横纹肌复合体发育及神经支配的变化规律,探讨导致胚胎中晚期横纹肌复合体退化及神经支配异常的根本原因;应用胎仔外科技术重建直肠,观察末端直肠对横纹肌复合体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肌卫星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已发生一定程度定向分化的成体组织内的专能干细胞,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等坏死、萎缩的肌肉组织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中,本项目首次提出将肌卫星细胞用于盆底横纹肌复合体的修复,并观察正常表达神经轴突生长因子的肌卫星细胞移植对神经反射弧建立的影响。
先天性无肛畸形是儿童较常见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原因不清、高中位畸形治疗效果较差。本课题从多年临床经验出发,假设早期治疗对肛门括约肌发育有益。应用动物模型我们观察了先天性无肛畸形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发育变化规律,发现胚胎发育早中期,无肛畸形胎鼠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发育情况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大,而到胚胎发育晚期,差异逐渐显著,表现为肌肉结构紊乱、肌肉特异性标记物表达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充填,而对18天胎鼠行肛门成形术效果并不理想,考虑可能的原因如下:1、手术操作困难,例数不足;2、手术在局部造成损伤,损伤修复时间太短,还未对肌肉发育形成良性刺激,这部分实验初步结果有待进一步完善。体外培养肌卫星细胞,发现肌卫星细胞可分化为肌肉前体细胞并形成肌管样结构,输入体内对无肛畸形胎鼠盆底横纹肌复合体有部分修复作用,但较正常对照组弱,而且结构紊乱。我们还对一例少见综合征型先天性无肛畸形家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目前发现这一家系有P63基因的突变,对其全基因组的测序结构尚未回报,我们应用动物模型对P63基因与先天性无肛畸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P63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无肛畸形发生有关,进一步我们将对P63基因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计划内容基本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毕业3名,目前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先天性无肛畸形实验动物模型发育调控的研究
盆底肌肉复合体重建及修复对改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的作用的研究
无肛畸形及其伴发畸形动物模型制作及病理演变过程研究
同种异体眼外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眼外肌机械损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