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特征是晶状体混浊,深入研究晶状体混浊的调控机制,可为探索防治白内障新途径提供依据。前期研究表明,betaB2晶体蛋白的适度表达是维持晶状体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miR-204可能调控betaB2晶体蛋白的表达。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从miR-204对betaB2的表达调控入手,研究晶状体混浊进展的调控机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染色质免疫沉淀、基因克隆等手段,研究miR-204的靶基因及其转录因子依赖性,明确miR-204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etaB2表达以及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在动物模型上,通过注射腺病毒miR-204前体和抑制体,通过上调和抑制betaB2的表达,研究其对白内障发生、发展病程的体内调控作用。本研究可阐明betaB2晶体蛋白表达的miRNA调控机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老化所引起的老年性白内障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miRNA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代谢和凋亡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阐明miR-204和miR-326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的功能和可能的分子机制。实时荧光定量PCR证明miR-204和miR-326在betaB2基因敲除小鼠(KO)中的表达量与野生型小鼠(WT)相比下调明显,提示miR-204和miR-326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调控betaB2蛋白的表达。之后,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 – 204的下游靶基因为wnt4,miR - 326下游靶基因为FGF1。且miR – 204通过抑制wnt4从而抑制wnt4/β-catenin通路,最终抑制betaB2晶体蛋白的表达;而miR – 326则是通过抑制FGF1的表达而抑制betaB2晶体蛋白的表达。此外,白内障模型鼠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抑制体内miR – 204、miR – 326的表达,分别上调wnt4与FGF1的表达量,最终上调betaB2蛋白量,为白内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性思路,并为白内障的预防和进程延缓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和治疗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MiR-145 inhibit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AK4-dependent pathway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Inhibiting miR-22 Alleviates Cardiac Dysfunction by Regulating Sirt1 in Septic Cardiomyopathy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lncRNA Snora73b调控晶状体混浊的作用机制研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晶状体后囊膜混浊中晶状体上皮细胞纤维化的调控机制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p22857/TSP1调控自噬在iPSCs诱导的人晶状体混浊中的作用及机制
DUSP6介导gremlin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