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军用电子装备测试保障需求,针对电子系统可测试性设计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结合申请者前期研究基础,重点研究模拟电路、带软件的系统、设计资料不全的系统等建模问题,修正和完善现有可测试性指标和计算方法、提出新的可测试性综合指标等度量问题,降低设计优化复杂度、实现多目标优化等设计优化问题。. 提出动态建模法和电压灵敏度向量法建立具有参数容差的模拟电路可测试性模型,基于"相关加权平均法"研究可测试性综合度量指标,将传统的序贯测试分解为测点选择和序测试两个问题降低优化复杂度,提出多维粒子群算法实现测点选择的多目标优化等创新思路,并探索采用小世界网络从拓扑结构角度研究系统可测试性设计。. 项目研究对于建立和完善电子系统可测试性设计理论与方法、制定和完善可测试性设计标准,以及推动系统可测试性设计软件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系统可测试性设计已成为装备整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武器装备保障能力、降低测试维护成本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项目立足军用电子装备测试保障需求,针对电子系统可测试性设计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结合申请者前期研究基础,重点研究模拟电路、带软件的系统、设计资料不全的系统等建模问题,修正和完善现有可测试性指标和计算方法、提出新的可测试性综合指标等度量问题,降低设计优化复杂度、实现多目标优化等设计优化问题。. 1、深入研究了模拟电路测试性建模机理,提出空间相量和时间序列表征法。空间上的复数域相量表征和时间上失效时间函数表征法相结合,实现了单测点下软、硬故障的统一描述,突破了模拟电路测试性建模的瓶颈。.2、提出基于测试参量依赖的信息熵评估和故障对编码技术、图搜索算法,解方法解决了测点间测试参量非独立和整数编码技术导致电路级测试设置过多的问题。在系统级序贯测试优化上,提出的自适应序贯测试优化方法增强了测试性设计实用性。.3、提出面向并行工程、基于信息交互的测试性模型生成技术,实现了测试性模型随系统设计各阶段自动生成,将测试性设计融入系统设计全周期,切实推进测试性设计实用化进程。.4、研制出测试性设计软件,功能与国际流行软件TEAMS相当,并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可满足我国军、民用电子装备的研制、生产、维护等过程的测试诊断需求,应用前景广泛。.课题组共发表学术论文85篇,其中SCI收录45篇,EI收录40篇;出版学术专著1本,获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项;博士生8人,培养硕士生25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项目组成员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人次。.项目研究对于建立和完善电子系统可测试性设计理论与方法、制定和完善可测试性设计标准,以及推动系统可测试性设计软件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机载电子系统可测试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并行工程的电子系统测试性建模方法与技术
测试算法评估及可测性预报系统
片上网络(NoC)的时延与串扰测试方法及可测试性设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