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区生态安全格局演化过程、测度与机制研究- -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118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曹玉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戴万宏,曹卫东,谢建春,董宗木,曲乐安,罗健
关键词:
演化测度极化区要素集聚生态安全格局皖江城市带
结项摘要

As a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 and space organization form,polarized areas have brought sharp changes i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together with the influences of centralization economic elements, domi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lea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measure and mechanism of change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new focus of geography and ecology. With general ecological system framework,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regions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as example, based on natural ecological attribute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s well a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and trend surface analysis model, the project depict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 basic mode of polarization areas, measur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afety threshold, regional factors and the agglomeration of coupling or feedback, reveals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explores the general path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coordination evolution. This study helps to expand the study field of landscape ecology, enriches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oretical study,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harmony in other domestic polarization areas.

极化区作为区域发展模式和空间组织形式,在集聚经济要素、支配区域经济命脉、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区内生态安全格局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测度以及机制逐渐成为地理学、生态学研究的新焦点。本项目以通用生态系统模型为框架,综合应用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选择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案例地,在收集该区域自然生态属性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引入景观格局指数和趋势面分析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刻画极化区生态安全格局演化的过程与基本模式,测度其演化的安全阈值及其与区域要素集聚的耦合或反馈,揭示其演化的机制,并探索区域发展与生态安全协调演化的一般路径。本研究将有助于拓展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丰富地理学、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国内其他极化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项目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我国不少区域空间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极化区。极化区在发生要素集聚、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要素与功能的变化,集中表现为景观格局的演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开展极化区生态安全与效应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生态安全研究理论,还可以为我国快速发展地区生态安全演化与调控提供理论支撑与案例参考。. 研究主要借助遥感与GIS手段对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变化开展实证研究,还对区域内典型地方土壤重金属、微动物以及质量进行了微观尺度的研究,还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讨。. 1、在近20年的极化发展中,皖江城市带的总体生态安全质量依然较好,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明显,表现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且速度逐年加快,城镇用地面积逐年持续增加,加大了对耕地的占用,促使耕地、水域景观破碎化加强。从空间变化来看,合肥周围建设用地扩张最快,其次是沿长江形成带状的建设用地扩张。从地表温度变化来看,城市热岛面积不断扩大,也有全区域地表温度分布的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基本一致。. 2、提出基于自然要素要素综合评价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并以皖江城市带为实证,提出了3源7廊多斑块的总体生态网架。. 3、基于发展与保护协调的理念,开展了铜陵市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空间管制的详细研究。. 4、从微观尺度研究了长江江心洲的土壤质量、铜陵尾矿中小型土壤动物迁移以及池州大山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项目研究尝试从宏观土地利用景观到微观土壤质量变化多尺度区测度极化区生态效应的变化,较为完整地揭示了皖江城市带极化区生态安全格局演化的过程与特征,提出了基于自然要素约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这不仅对长江经济带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更是丰富了环境地理学和生态景观学的理论内涵。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曹玉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产业转移的碳溢出效应测度研究-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批准号:7120310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朱佩枫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创新网络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批准号:7146201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廖列法
学科分类:G0203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珠三角乡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批准号:4167117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龚建周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最小生态用地需求的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批准号:4127119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彭建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