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ning from the 20th century, China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expand its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major measures includ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in 2001, and the progressive relax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since 2002. Due to expanding opening-up, factors flow (capital, technology, labor, etc.) becomes faster and more freely within China and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hich improves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thus promotes faster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However, expanded opening-up also imposes considerable pressure to environment and even leads to serious pollution. Motivated by the proposals of "push for all-round opening" and "effectively solve outstand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is research projec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 effec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oreign investment relaxation. Specifically, we will look into the effects at micro and macro level as well as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level through th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case study. Finally, we will provide policy design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s in Chinese context.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包括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从2002年开始逐步放松外商投资行业管制。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扩大开放使得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在国际国内范围内流动变得更加快速和自由,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了我国经济繁荣和快速增长;同时,扩大开放也给我国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课题以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为背景,在系统梳理贸易理论、投资理论、环境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建模、计算机模拟、计量分析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分别从国家,行业,区域和企业层面考察贸易开放、投资自由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最终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并设计符合国情的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整体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课题以我国近年来持续扩大开放为背景,全面探讨“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发展战略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进而研究设计出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本课题核心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在系统梳理贸易、投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分别考察贸易开放与投资自由化对企业和家庭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在微观企业层面,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机构名录等数据,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发现贸易开放通过学习效应、竞争效应和改善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环境等渠道提高了出口企业生产率,贸易不确定性降低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积极作用。在微观家庭方面,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等数据发现贸易开放扩大了低技能和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就业机会,从而不利于长期人力资本积累,投资自由化通过职业晋升和技能溢价提高了家庭内部女性的经济独立性。我们的研究为企业出口决策和政府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政策涵义。.2.系统研究了开放经济下环境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平等问题,并基于此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实证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在宏观通过产出调整促进制造业升级,在微观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率、激发企业生产和研发积极性,促进制造业转型。我们将贸易摩擦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理论公式构建了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贸易成本的不对称扩大了中国工资不平等。我们首次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这一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构建了中国城市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为地区均衡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全球化与经济增长动力研究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竞争政策的最优选择研究
中国经济特区与开放城市投资环境系统分析
贸易自由化、市场扭曲与贸易利益的精确评估:理论与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