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调查数据发现退休、低收入等高背景风险人员的股票资产比例远超其它人群。当居民背景风险被忽视时,资产总风险敞口将错误地被放大。课题研究内容从三个方面展开:(1)考虑老龄化、劳动收入及其与市场协方差背景风险下的生命周期投资模型;(2)住房背景风险下的生命周期投资模型,探讨金融投资与租房、自住房、投资性购房的最优选择问题;(3)背景风险对均值方差有效边界的影响。研究将对背景风险源进行识别,校准风险源的预期收益和协方差矩阵等参数,采用植入压力测试的Bootstrap抽取法计算跨期期望效用,以多元数值积分和动态递归为基础求解随机最优问题。课题意义在于将背景风险引入生命周期投资理论,研究背景风险的财富效应与替代效应,将动态金融决策延伸至租房与购房选择,并建立一个多重背景风险关联下的广义均值方差有效边界。
课题研究了多重背景风险下的生命周期投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居民风险回避系数测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中国居民投资行为的第一手数据,基于最优资产配置理论建立居民风险厌恶系数的估测模型,并从中国居民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及居民主观风险偏好态度两个角度分析影响该系数的各个因素。研究建议金融机构在开发产品、推介理财产品时以及金融监管当局在开展投资者教育、设立投资准入门槛时考虑居民背景风险。.(2)劳动背景风险的最优动态资产模型研究。根据中国1978-2008年间城镇居民的劳动收入、金融投资与实体经济投资等历史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分析了引入劳动收入背景风险后的居民最优风险资产投资情况。研究发现劳动收入满足以下情形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居民降低风险资产持有能力:低的劳动收入增长预期、高的劳动收入风险或者高的劳动收入与投资收入协方差风险。研究结果对居民投资者的背景风险管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3)背景风险与居民资产配置的实证研究。将异质背景因素的文献拓展至收入、住房、财富、健康、专业知识,以及风险回避态度等六类背景。设计了针对异质背景因素与资产配置关系的问卷调查,检验风险资产需求和其异质背景因素的关系。基于872份中国居民投资调查问卷的模型分析表明:居民风险资产的比率主要取决于居民的主观市场预期;背景因素没有被正确考虑。基于股市参与度的二值响应模型表明这些结论是稳健的。样本中的代表性居民如果忽略住房背景因素,家庭财富的风险值VaR将被低估约29%。.(4)生命周期理论在政府房地产调控中应用。构建了居民基于非住房消费、住房消费的二元效用函数,居民投资选择包括无风险投资、住房投资与金融投资,理性居民通过效用最大化来应对房地产税收、首付贷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等宏观调控政策。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参数校准,对政府可能采用的政策组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5)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居民财富分配差距的成因。以居民财富的动态形成过程为基础,从股票市场是否创造财富、不同财富水平居民的股市参与度、不同财富水平与股市收益率差异和股票一级市场对财富分配影响等方面,论证股市对财富差异形成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养老风险背景下的最优投资、消费和寿险决策研究: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视角
具有背景风险的模糊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
新型风险度量下的多阶段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极端风险条件下投资组合保险模型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