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灰石结构硅酸镧具有优良的氧离子导电性,且氧离子迁移活化能低,有希望作为中低温燃料电池(SOFC)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因而引起关注。但其热力学性质研究还未开展,本项目用冶金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稀土元素(Pr、Nd、Sm、Y)La位掺杂及过渡金属元素(Ni、Co、Fe、Mn)Si位掺杂硅酸镧化合物的结构、电导率、热膨胀性质。精确测定掺杂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化合物晶体结构参数变化,测定掺杂离子浓度变化对电导率、热膨胀性质的影响,建立不同掺杂元素及其离子浓度对电导、热膨胀性影响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探索提高磷灰石结构硅酸镧氧离子电导率的方法和机理。考察硅酸镧快氧离子导体的烧结机理和动力学。本项目研究成果将成为该类材料优化的化学成分设计的基础和依据,还将提供该类新材料优化的烧结工艺参数。
实现SOFCs中温化是SOFCs的商业化的必然趋势,这要求所用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在中温下具有高的氧离子电导率。磷灰石型硅酸镧及立方结构钼酸镧(La2Mo2O9)在中温下具有较低的活化能和高的氧离子电导率,有希望成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的电解质材料。.本项目采用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硅酸镧、钼酸镧粉体,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制备成电解质。研究了稀土元素(Pr、Nd、Sm、Y)La位掺杂及过渡金属元素(Ni、Co、Fe、W、 Mo)Si位掺杂硅酸镧化合物的结构、电导率、热膨胀性质。测定了掺杂离子浓度变化引起 的化合物晶体结构参数变化,测定了掺杂离子浓度变化对电导率、热膨胀性质的影响。.本项目还研究了Pr、W双掺杂钼酸镧的导电性,研究表明Mo位掺杂15%W就能抑制钼酸镧的结构相变,同时La位掺Pr能够提高电导率。电子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在中温下Pr、W双掺杂钼酸镧依然主要是氧离子导电。.立方结构镨酸镧(Pr2Mo2O9)是一种新型氧离子导体。本项目研究了镨酸镧的稳定性及导电性,还研究了La、W掺杂对提高镨酸镧导电性的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钼酸镧系新型氧离子导体薄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新型氧离子导体钼酸镧的氧离子扩散及导电机理研究
钼酸镧氧离子导体的纳米晶和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硅酸镓镧类新型压电晶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