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ibetan Plateau (TP) is usually called "water tower of Asia" due to it's active water cycle. The amount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vapor budget over the TP has direct effect on the runoff and water resource for many places of South and East Asia. By using multiple precipitation datasets and reanalysis circulation datas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over the TP will be explored from aspects of climate mean states and lon-time variabilit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eastern TP will be proposed..Climate model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comprehension, prediction and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The present models have large deficiency in simulation of climat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e to the complex topography. Based on diagnostic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resolution on simulation of water cycle over the TP by MRI model with different resolutions will b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precipitation change under A1B senariao projected by MRI model with high-resolution of 20km will be analyzed.
青藏高原由于其非常活跃的水分循环而被称为"亚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及水汽收支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东亚及南亚许多地区的径流量和水资源状况。本项目拟利用多种降水资料及再分析环流资料,从气候平均和长期变率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并研究青藏高原年际异常降水对应的水汽来源及其影响机理。.气候模式是理解气候演变规律、预测及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但是受复杂的高原大地形的影响,当前的气候模式对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式分辨率较低。本项目将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一个全球气候模式MRI在不同分辨率(180km,120km,60km,20km)下的的模拟结果,研究分辨率对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模拟的影响。最后,利用20km的MRI模式,预估 A1B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
青藏高原由于其非常活跃的水分循环而被称为“亚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及水汽收支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东亚及南亚许多地区的径流量和水资源状况。本项目利用青藏高原地区台站降水、两种卫星融合格点降水资料(CMAP 和GPCP),及两套东亚地区高分辨率格点降水资料(EA05 和APHRO),从不同的角度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平均分布以及时空变率特征,并对不同资料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另外,使用三种再分析环流资料(NCEP/NCAR、ERA40和JRA25),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夏季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年际异常的水汽来源,对不同资料的异同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了青藏高原年际异常降水对应的水汽来源及其影响机理,为青藏高原降水和水汽输送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坚实的观测基础。基于不同资料的青藏高原降水及水汽输送分析均表明,青藏高原降水变化没有显著的长期趋势,主要表现为较强的年际振荡。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并经过95°E以东经向分布的大峡谷进入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汽为青藏高原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其中,来自西边界的总水汽输送约占南边界总水汽输送的40%。.气候模式是理解气候演变规律、预测及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但是受复杂的高原大地形的影响,当前的气候模式对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式分辨率较低。本项目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一个全球气候模式MRI在不同分辨率(180km,120km,60km,20km)下的的AMIP试验结果,研究分辨率对青藏高原降水及水汽输送模拟的影响。在模式评估的基础上,分析20km 高分辨率的MRI模式预估的A1B 情景下的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并讨论了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模拟分析表明,高分辨率的MRI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气候平均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模拟降水量比低分辨率模式更接近观测。A1B情景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增加的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这是由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并经90°-100°E附近进入高原的西南水汽输送显著增加。高分辨率MRI模式预估的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与较低分辨率的耦合模式预估结果基本一致,但提供了更详细的局地变化信息。.本项目开展了青藏高原降水和水汽输送的多资料比较和高分辨率模拟分析,其结果对于对理解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以及进行区域气候预测和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套再分析资料的青藏高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
大涡模式对青藏高原复杂下垫面能量水汽垂直输送特征的模拟分析
青藏高原对流系统动热力结构与降水的多源资料综合分析
水汽输送路径对新疆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