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臂丛神经撕脱健侧C7移位治疗后脑功能重塑-功能磁共振和脑磁图联合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155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于爱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晶,薛云皓,程克斌,王晨,张军,王玲,刘桐希,方小萍
关键词:
大脑可塑性磁共振成像神经移位臂丛脑磁图
结项摘要

Complete root avulsion of brachial plexus is a most severe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hich can be treated by crossed C7 grafts of the brachial plexus for reconstruction of hand fun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surgery, the affected hand can only actives independently drived by the integrated upper limb, and affected hand sensation localizes in corresponding area of the integrated hand. As time goes by, the affected hand can be controlled dependently and also autonomic sensation genertates. Those exceptive phenomenons of central control mechanis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clinic and electrophysiology, however,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s unknown..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ith crossed C7 grafts of the brachial plexus are scanned by functional MRI and magnetoencephalography in different stage after surgery, using specific task of motor and sensation. Distribu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neural network are investigated,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s inferred in cerebral plasticity in crossed C7 grafts of the brachial plexus. Magnetoencephalography and functional MRI provide cerebral functional informa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Combin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ay help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for guide and assessment of rehabilitation 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from a central system view.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是最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目前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已成为重建患者手功能的常用术式。临床观察发现:术后早期,患手不能自主活动,必须通过健侧上肢的运动而带动;触摸患手,患者感觉定位在健侧健康肢体相应区。然而随时间推移,患者能逐渐自主控制患手活动,患手也逐渐产生自主感觉。这些特殊现象的中枢控制机制,目前只是从临床和电生理方面进行推测,其内在生理病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针对健侧C7移位治疗后患者,应用特异性的感觉、运动任务,在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和脑磁图成像,综合观察、分析其感觉、运动相关神经网络的变化及分布,推测患者健侧神经移位治疗后脑功能重塑的内在生理病理机制。这两种技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脑活动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将它们的结果互相印证、补充,可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线索,并从中枢神经的角度为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康复做指导和评估。

项目摘要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是最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目前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已成为重建患者手功能的常用术式。临床观察发现:术后早期,患手不能自主活动,必须通过健侧上肢的运动而带动;触摸患手,患者感觉定位在健侧健康肢体相应区。然而随时间推移,患者能逐渐自主控制患手活动,患手也逐渐产生自主感觉。这些特殊现象的中枢控制机制,目前只是从临床和电生理方面进行推测,其内在生理病理机制还不清楚。. 本研究针对健侧C7移位治疗后患者, 在术后不同时期,进行任务态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全脑弥散张量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等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并进行脑磁图检查,综合观察、分析其感觉、运动相关神经网络的变化及分布,推测患者健侧神经移位治疗后脑功能重塑的内在生理病理机制。我们现今取得的最重要的研究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健侧C7移位治疗后患者双侧原始运动区(M1区)功能连接增加,而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减低。同时还发现,患侧手对应的大脑小脑间的功能联系与正常人及健侧所表现的不同,即患侧手对应的运动功能网络由双侧大脑的运动功能网络及健侧手对应的小脑运动功能网络组成,患侧手对应的小脑运动功能区域没有出现显著的功能联系。这些结果说明全臂丛神经撕脱患者经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后,术后持续性的运动锻炼使得全脑的运动功能网络发生功能性改变,暗示这种功能性的改变归因于脑内结构性的改变,这些结果很好的解释了脑可塑性的存在。这些试验结果,有助于推测健侧C 7 神经移位治疗术后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线索,并从中枢神经的角度为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康复做指导和评估。更多的研究结果还在总结分析中。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3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DOI:10.3724/sp.j.1089.2022.19009
发表时间:2022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于爱红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80026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利用健侧C7神经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下干功能的研究

批准号:81070984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劳杰
学科分类:H0910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最佳术式的探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30371435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顾玉东
学科分类:H06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健侧颈7椎体前移位直接修复下干联合股薄肌移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应用基础研究

批准号:3097305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顾立强
学科分类:H0605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基础研究

批准号:39400133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马建军
学科分类:H1704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