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侧颈7 移位术是治疗全臂丛撕脱伤传统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它能提供非常充足的动力神经源,如果仅仅用于修复单一的受体神经则颇为浪费。在既往研究中发现健侧颈7 移位于正中神经不仅可有效地恢复屈腕及屈指功能,同时有部分患者的大鱼际肌也可得到一定的恢复。本项目一方面拟通过长期的随访研究,采用规范的手部功能评定方法以及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测,研究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术后的患者患手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探讨手内肌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建立全臂丛根性撕脱后健侧C7神经移位于下干这一新术式的动物模型,同时建立传统的健侧C7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动物模型,通过电生理、形态学及免疫学的检测及比较来探讨1:利用改良健侧C7移位术修复下干从而更大限度地利用健侧C7神经的可行性2: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新术式对于手功能的恢复在程度上是否有所提高。期望通过本次研究为提高臂丛神经损伤后手功能的恢复提供临床依据及理论基础。
健侧C7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术式,但其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疑问。因此,我们在本课题中对健侧C7移位术的不同应用方式做了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1. 本课题对不同健侧C7神经根切取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切取健侧C7神经移位于正中神经可以作为治疗臂丛神经下干根性撕脱伤的一种选择,但切取全根者效果明显优于选择性切取C7神经根者,且不会加重远期健侧肢体的感觉障碍;两期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4~8月;受伤至接受手术的间隔时间和两期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应该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手术进行得越早,获得的功能恢复越好。.2. 本课题对利用健侧C7神经根同时修复两根受体神经的可行性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健侧C7神经同时修复两根受体神经可以作为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一种选择,特别是当其他供体神经同时有损伤的情况下,但应切取健侧C7神经全根作为供体神经,并且同时修复的受体神经应在功能上相互协同。.3. 本课题对利用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正中神经后大鱼际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研究,结果显示:15.6%(5/32)的患者的大鱼际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患者年龄越小,恢复的可能性越高。这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功能的重建提供了一丝可能性。.实验研究:.1. 本课题对不同健侧C7神经移位方式修复下干功能的效果进行指浅屈肌、正中神经的电生理和形态学检测上的对比,结果显示:经颈前浅层肌下通路健侧C7移位组的疗效显著优于经椎体前路移位组;经椎体前路健侧C7移位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健侧C7移位经游离神经移植组;椎体前路健侧C7 直接移位于患侧下干与传统健侧C7 移位术的疗效无显著差异。.2. 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探索了切取部分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健侧C7神经根切取方式对该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切取部分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的下干功能可以取得受体神经有效的神经再生。而切取健侧C7全根者(即使切取的C7全根中仅有部分被作为动力)的神经再生能力显著优于单纯切取部分健侧C7神经根者。因此我们建议在行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下干功能时切取其全根作为动力神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全臂丛神经撕脱健侧C7移位治疗后脑功能重塑-功能磁共振和脑磁图联合研究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前后相应中枢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
不同术式的健侧颈7移位对儿童臂丛损伤脑功能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最佳术式的探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