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itative studi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s (GVC) are the key to grasping a country's position and its changes in GVC. Drawing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GVC,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VC, analyses th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VC from the perspetives of georgraphy and value,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policie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VC, and assesses theoretically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intervetion and farewell effect. In addition, The study uses the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model and constructs a series of measure indicators to quantify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VC. World investment data provided by WIOD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hange and trend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an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China's position in labour division of GV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with regards to promoting China's position in GVC. Theoretically the study enriches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GVC, and in practice,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decising-making reference for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of GVC and relevant intervention policies.
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定量研究旨在准确把握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及变化特征。本研究在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概念,从地理和价值两个维度研究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研究双边产业政策对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评价政府干预的效率和福利效应;利用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测度指标体系,对全球价值链进行定量研究;采用WIOD项目组编制的世界投入表数据测度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位置的变化及趋势,分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位置变动的原因,并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理论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定量研究的内容;现实意义上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要注意的问题和干预政策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随着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壁垒逐渐消除,整个世界日益融合为一个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市场。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动,来自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也使得各国的生产者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考虑要素资源配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品国际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网络成为国际经济的基本组织范式。. 本研究在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概念,从地理和价值两个维度研究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形成机制,并从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视角研究产业政策对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并从理论上评价政府干预的效率和福利效应;利用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测度指标体系,对全球价值链进行定量研究;采用WIOD项目组编制的世界投入表数据测度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位置的变化及趋势,分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位置变动的原因,并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上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从产业层面来看,中国大部分产业属于问题赢者,中国位置的上升主要来自世界份额增加,而不是价值获取份额的提升。中国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主要是原料和基本制造业,中国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产业的世界竞争力不强。. 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思路:. 一是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价值获取能力,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二是扩大中国价值获取能力高的产业的世界份额;. 三是重点培养未来战略性产业的价值获取能力。. 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一是把价值空间分布和地理空间分布同一在全球价值链研究范式中;二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方法构建简单和扩展的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模型,分析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比较政府干预对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效率和福利效应的影响;三是利用国家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全球价值链测度指标体系,测度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中的位置及其变化特征,并从产业价值获取能力、世界份额变化和产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率三个因素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中的位置变动进行原因分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贸易价值链分解及其应用研究
全球价值链嵌入下国内价值链的整合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中国涉农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贸易增加值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