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电池种群互作及其胞外电子传递机制解析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0004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邢德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阳国,谢天卉,路璐,刘文宗,赵鑫,王胜男,万晶晶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胞外电子传递产电细菌微生物电解池种群互作
结项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和微生物电解池(MEC)技术打破了传统废水处理的概念,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回收电能或氢能,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课题研究目的是从群落、纯菌和分子水平分析各种生态因子或环境胁迫下的胞外电子传递能力。分析不同底物和pH对MFC/MEC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新开发的U-tube MFC结合稀释消亡技术筛选非金属还原产电菌株,评估可能互作的产电功能种群。分析已有和分离到的非金属还原产电细菌的产电性能,确定最佳产电生态条件,初步探讨其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将可能存在互作的不同产电菌株(或与非产电菌株)相复配,利用生物膜原位分析手段,揭示纯菌和混菌阳极生物膜形成过程和阳极表面空间竞争,并分析导电胞外聚合物对电能输出的影响,进而从不同研究水平阐明阳极生物膜种间互作机制。

项目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和微生物电解池(MEC)技术可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定向生物转化,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或氢能,是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问题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课题研究目的是从群落、纯菌和分子水平分析各种生态因子或环境胁迫下的胞外电子传递能力。分析不同生态条件(底物、pH、温度、金属离子等)对MFC/MEC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利用生物膜原位分析手段,揭示纯菌和混菌阳极生物膜形成过程和阳极表面空间竞争,进而从不同研究水平阐明阳极生物膜种间互作机制。课题在低温生物电化学系统产电和产氢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突破了常规生物制氢技术的温度极限,揭示了低温发酵与产电细菌种群互作是发酵性电子供体低温产电的主要途径。阐明了温度交替变化对电极生物膜产甲烷种群形成影响,提出了通过温度控制产甲烷种群的调控策略。实现了蛋白质、剩余污泥底物高效产电/产氢,大幅度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揭示了微生物种群互作是碳源梯级利用高效生物转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在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Water Research、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平均影响因子5.4,最高影响因子9.61。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不同交易收费类型组合的电商平台 双边定价及影响研究

不同交易收费类型组合的电商平台 双边定价及影响研究

DOI:10.13956 /j.ss.1001-8409.2018.07.26
发表时间:2018
5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00423-00009
发表时间:2021

邢德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87011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7000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70233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土壤矿物-腐殖质-微生物互作界面的胞外电子传递及其对Cr(VI)还原的影响机制

批准号:4167123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戴珂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胞外聚合物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理研究

批准号:5147845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肖勇
学科分类:E10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细菌自介导胞外电子传递机理研究

批准号:3120010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乔琰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胞外聚合物与土壤活性颗粒互作驱动微团聚体形成机制

批准号:4187702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蔡鹏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