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细胞染色体不稳定的发生途径及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0079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冯莹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峥,吕磊,侯贺礼
关键词:
活细胞实时摄影有丝分裂杂种细胞FISH染色体丢失
结项摘要

75%以上的肿瘤细胞都呈现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e instability, CIN),通常表现为整条染色体的丢失或获得。但染色体丢失是通过何种途径、涉及哪些蛋白表达、定位或修饰的异常,迄今尚不清楚。本项目以人和小鼠、仓鼠和小鼠杂种细胞的染色体丢失为研究模型,通过活细胞实时摄影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来探讨染色体丢失是否通过落后染色体、微核或染色体不分离等途径发生,确定染色体丢失发生的时期- - 是在杂种双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还是其子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然后根据染色体丢失发生的途径,寻找在染色体丢失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的蛋白,通过荧光免疫染色对其细胞内动态定位、表达进行分析,为研究染色体丢失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望为探讨肿瘤染色体不稳定的发生途径提供借鉴。

项目摘要

在杂种细胞中,通常会表现为单一物种的染色体丢失。例如,人和小鼠的杂种细胞在克隆形成过程中,通常会表现为人源染色体的大量丢失。虽然前人提出大量假设,然而致使杂种细胞染色体丢失确切的机制仍然未知。本项目通过活细胞实时摄影、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等多种技术,系统研究了人和小鼠杂种细胞中人源染色体丢失的途径及机制。发现: PEG诱导细胞融合将导致杂种双核细胞中人源染色体上存在大量未修复的DNA damage,而逃逸G2/M期检验点进入分裂,形成子代细胞。该类子细胞具有耐受DNA damage的能力,并能逃逸p53介导的G1/S期等细胞周期检验点,最终形成细胞克隆。在克隆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微核的产生和消失。提示:人源染色体的丢失可能是通过微核途径而消失的。而致使微核的产生以及人源染色体丢失的根源是融合导致的人源染色体上DNA damage修复能力下降。该现象可能是因为杂种细胞中参与人源染色体上DNA damage response/repair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周期检验点发生异常所致。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2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3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DOI:10.13692/ j.cnki.gywsy z yb.2016.03.002
发表时间:2016
4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6
5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03213
发表时间:2020

冯莹莹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901088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USP19调控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0231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穆蕊
学科分类:H18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人类体细胞核移植胚染色体不稳定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3127159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林戈
学科分类:C1203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着丝粒功能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异常行为的关系研究

批准号:3100053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桂香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酪氨酸磷酸酶PRL-3引起染色体不稳定的机制及在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批准号:8123004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寿成超
学科分类:H18
资助金额:29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