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种类繁多,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而对内分泌、生殖等系统产生干扰,但天然植物中的类雌激素物质与化学合成的内分泌干扰物表现出不同的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功能更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领域还没有从体内、体外两方面开展植物雌激素与化学合成类雌激素样物质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的文献。本课题将营养学的研究热点-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与环境卫生学研究热点-化学合成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结合起来,利用MCF-7乳腺癌细胞筛选出与大豆异黄酮活性成分金雀异黄素(Gen)作用明显的内分泌干扰物种类,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其体内作用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属于前沿性创新项目。该课题的完成将使我国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
目的:从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两方面开展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与有机氯农药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方法:体外研究利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T试验法研究Gen、Dai与不同种类的有机氯农药对MCF-7细胞增殖情况的交互作用,选取Gen对有机氯农药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效应抑制最强的组合,进行机制的探索研究。体内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与有机氯农药林丹,喂养4周后处死大鼠,采集脏器称重;子宫、卵巢、肾脏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用于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气相色谱法检测脂肪中受试物的浓度。.结果:体外研究发现(1)与相应的有机氯农药组相比,Gen与γ-HCH(林丹)相互作用后对细胞增殖产生增强作用;Gen与β-HCH、Gen与氯丹之间存在拮抗作用(P﹤0.05);Gen与DDT类农药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2)Gen对有机氯农药β-HCH的拮抗作用最强。(3)机制研究的结果显示,Gen及其与β-HCH共同作用,使细胞周期被抑制在G2期,并出现在凋亡峰;而β-HCH使MCF-7被阻滞在G1期,提示β-HCH可促进DNA合成,使细胞增殖指数增高。(4)Gen及其与β-HCH联合作用组均降低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的表达。体内研究发现(1)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及林丹对大鼠体重的增加没有影响。(2)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脾的脏体比有显著影响(P<0.05)、林丹对大鼠肝和脾的脏体比有显著性影响。(3)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清中雌二醇、睾酮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存在随着剂量的增加,血液中雌二醇水平有降低、睾酮水平有增加的趋势;林丹可显著降低血液中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交互作用没有明显影响。(4)大鼠肾周脂肪中林丹的蓄积量随着剂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交互作用对脂肪蓄积没有显著影响。(5)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可明显促进大鼠子宫的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结论:Gen与有机氯农药相互作用后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能确认大豆异黄酮与林丹的交互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雌激素类与抗雌激素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复合效应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雌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交互作用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雌激素相关受体介导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信号通道研究
雌激素相关受体介导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信号通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