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实际问题,温州蜜柑富含VC、β-隐黄素内酯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性成分,但过多食用会 "上火"。前期研究表明,在202个食用过量温州蜜柑的志愿者中, 72%的人有不同程度地导致口腔起泡,牙龈红肿,喉咙干疼,腹泻便秘等属于"上火"的症状。本项目拟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志愿者人群食用温州蜜柑前后的血清蛋白表达变化,以及食用后"上火"人群与无反应人群的差异。进一步筛选与"上火"相关的血清蛋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功能进行鉴定,选取关键差异蛋白进行细胞水平和志愿者血清样本表达验证。从蛋白质水平上阐明温州蜜柑诱导"上火"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明"上火"物质成分、改良柑橘品质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在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温州蜜柑诱导人体上火机理研究”过程中,初步积累了4个原创性性的成果:(1)连续3年重复进行过量食用温州蜜柑志愿者实验,发现过量食用温州蜜柑“上火”率超过70%,利用免疫学手段研究发现上火引起人体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含量变化,导致NF-kB、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这些研究初步表明,发现过量食用温州蜜柑引起的“上火”反应是一种外源物质刺激引起的新型的过敏炎症反应(Allergic inflammation response)。(2)利用小鼠巨噬细胞株RAW 264.7结合化学分离方法,筛选出了温州蜜柑果实中具有诱导炎症功能的水溶性蛋白,国际上尚未见报道。体外巨噬细胞实验表明,该蛋白诱导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环氧合酶2(COX-2)的过量表达,具有显著的促炎功效,效果与脂多糖(LPS)相当,是引起“上火”炎症的关键原因之一。(3)利用本实验室最新发布的甜橙基因组数据库和克里曼丁橘基因数据库,根据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利用椪柑、温州蜜柑、纽荷尔脐橙和高斑柚果肉cDNA,克隆到Citsh1基因ORF,开发出上火分子标记,完全符合对“上火”、“不上火”品种的判断,对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发现柑橘提取物橙皮油素具有显著的消炎作用,作用机理不同于阿司匹林,橙皮油素抗炎途径主要是通过降低蛋白质的表达量而降低PGE2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了橙皮油素是通过抑制COX-2的蛋白水平上从而减低炎症的发生,而阿司匹林是通过转录水平的发生而发挥作用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倒装SRAM 型FPGA 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验证
Study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Amomum compactum in gentamic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rat based on a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温州蜜柑与HB柚二倍体胞质杂种雄性不育的功能基因研究
蜜柑草抗癌活性成份的化学研究
蜜柑大实蝇信息素通讯机制研究
基于产业群的区域名牌与名牌簇群形成及效应机理研究—以温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