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110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沈妙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丛楠,李新娥,孟凡栋,王常顺
关键词:
模型模拟植被生态情景分析气候变化植被物候
结项摘要

Accurate simulation of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 lengthen is essential for global change studies and for improving process-based 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 In particular, a vegetation phenology model is needed to address the responses and feedback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lpine grasslands to climate change, role of TP in the Asian monsoons, as well as the impacts of phenological variations on local husbandry. However, impacts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on phenology of TP alpine grasslands are not likely to be effectively accounted for in existing phenology models. This project aims to reach a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phenological response to climatic changes on the TP, to integrate new findings about phenological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cross different scales, by using artificial climate manipulation experiments, field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data-assimilation outputs. Then we propose phenology models respectively for representative alpine steppes and meadows on the TP. Those models will be further imbedded into process-based 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 to address the influences of phenological changes on other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such as carbon cycl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准确模拟植被生长期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和改进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植被物候模型对理解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理解高原在季风系统中的作用和当地畜牧业生产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现有物候模型主要针对森林和温带草原开发,未考虑青藏高原草地物候同时受温度和水分影响的特点。本研究将针对几种典型的高寒草地植被类型,开展控制实验和地面人工以及自动物候观测,并结合已有的物候和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和同化资料,阐明高原草地主要优势物种和植被类型的返青期和枯黄期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理,揭示从物种物候到植被物候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尺度转换机制,从而建立适用于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的物候模型。并将该物候模型嵌入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探讨青藏高原过去和未来植被生长期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项目摘要

按照项目研究计划,在海拔4560米的那曲高寒草甸,开展了不同季节和多幅度升温对高寒草甸植物物候影响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了3年物种、群落和景观水平的物候以及根系生长人工观测(每年近260天);提出了基于加权的交叉相关光谱匹配算法的植被物候变化遥感探测新方法,该方法精度更高,不依赖于先验知识,亦可用于融合地面观测物候和遥感物候;分析了冬季变暖对青藏高原植被返青的影响,评估了“冷激效应”假说对青藏高原植被返青的适用性,发现近几十年冬季变暖对高原植被返青影响较小,但是未来长期变暖可能会通过减少冷激天数引起热需求增加;分析了昼夜不对称增温对对青藏高原植被返青的影响,发现夜间变暖有利于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返青提前,白天升温对返青的提前作用主要出现在高原相对湿润的地区,这一研究给出了青藏高原植被返青受降水和温度交互影响的成因;上述研究表明,日间温度,夜间温度,春季降水和冬季温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原的返青期,因此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的控制因素发展出新物候过程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积温模型,新模型提高了整个高原的返青期模拟精度;分析了温度日较差变化对植被返青的影响,发现温度日较差变化对被半球多数区域(约3/4)植被返青期无显著影响;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枯黄期对气候变化和春季物候期的响应,发现青藏高原植被枯黄期变化主要受温度和当年返青期驱动,在生长季较长的区域,枯黄期主要受温度影响,在生长季较短的区域,枯黄期主要受当年的返青期影响;分析了枯黄期对季前日最低温和季前日最高温度的响应,发现日最低温上升推迟了枯黄期,但是日最高温上升则使得植被提前枯黄,枯黄期对季前日最低温或日最高温的敏感性大小在空间上均随季前降水量的下降而增大。在Global Change Biology等SCI收录期刊发表与项目紧密相关论文的论文12篇,还有部分论文在投稿及审稿阶段。成果为项目负责人晋升研究员,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提供了重要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3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沈妙根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20145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批准号:4157119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张扬建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价值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批准号:3117046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高清竹
学科分类:C0308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青藏高原植被生产力格局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批准号:90211006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郭志华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4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高寒草地植被对积雪变化的响应研究

批准号:4160148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耿丽英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