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一类由人、资源、环境和市场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产业-环境关系的失调是导致全球生态安全、 区域生态服务、人群生态健康等世界三大生态问题之根源。本课题拟从不同类型、不同尺度产业生态系统管理功效的比较入手,探讨产业生态系统的过程闭合、结构耦合和功能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竞生、共生、再生、自生的控制论方法以及产业转型与行业融合的进化式管理策略,产业生态关系辨识与复合生态功效调控(生态效率、生态足迹和生态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功能整合(生产-流通-服务-还原-保育功能及产品-服务-文化产出功效)及结构优化与行业融合(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融合、社会整合)的系统方法;发展生态系统尺度的产业生命周期评价、设计与管理的系统技术,并以两个企业、两个园区及两类链网为例,探索典型产业生态系统管理的示范模式。研究结论将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制定和企业、园区及行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产业是一类由人、资源、环境和市场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产业-环境关系的失调是导致全球生态安全、区域生态服务、人群生态健康等世界三大生态问题之根源。本研究将传统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以污染物控制为中心的环境管理和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管理发展为“人、物、事、生境”四合一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提出了以复合生态效率与生态服务功能为基础的产业生态管理指标体系和整合方法;发展了从过程导向上升到复合生态系统导向的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以及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融合、社会整合等结构优化的九条产业生态管理的路径;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尺度产业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能及时得到检验与应用,为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提供了工具。本研究以蓝岛水泥、马鞍山鼎泰新材、黑龙江新曙光等典型企业以及郑州经开区、宁国港口产业园、扬州静脉产业园等典型园区为案例,开展了园区生态效率评价、物质-能量流过程辨识、系统优化、功能整合等产业生态系统机制与方法的研究。本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创新主要包括:(1)完善了基于复合生态效率的产业生态系统评价模型,并将其用于郑州经开区、我国25个典型产业园区和典型省会城市的复合生态效率评价;(2)构建了基于物质流模型与生态服务功能的产业生态系统整合方法,在系统分析郑州经开区和宁国港口产业园区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其产业链,实现其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对策建议;(3)创新了不同尺度产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提出了多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将GIS与LC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用于电子废弃物行业和农工复合虚拟产业园区的系统分析;(4)提出了基于复合生态位理论的产业生态系统进化式管理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和探讨北京延庆的产业进化式发展对策;(5)以扬州静脉产业园和郑州经开区为例,分别探索了静脉型与农工复合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管理对策。本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发表与接受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15篇,核心期刊论文41篇,拟出版专著1本;有1篇政策建议被国务院办公厅刊物《专报信息》采用,并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项目组成员参加国内外会议34人次,其中完成会议特邀报告32人次,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6次,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7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与管理机制研究
农户产业链契约交易信用演变与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产业化进程中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产业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