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缠绕模型”假说的HIV-1基因重组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90015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贾磊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遗传重组基因突变遗传变异与进化
结项摘要

High-frequency genetic recombin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HIV-1 genetic variatio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mechanism is critical for grasping the replication, genetic variation, immunity, drug resistance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HIV-1.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HIV-1 genetic recombin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template switching" of RT dur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Historic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xperimental data, molecular models explaining the "template switching" mechanism have undergone multiple updat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key mysteries including (1) how the RT structurally recognizes and recruits the acceptor template, to which RT transfers, and then releases the donor template, with which it is associated prior to template switching; (2) how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mbination and mutation revealed by different studies.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se scientific gaps, we updated and published the "intertwinement model" and proposed that "branch structure" can lead to recombination by misleading RT. This model has been initially recognized by scholars in the field.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to observe and identify the intermediates of the model (branch structure and three-chain braided structure), and perform in vitro recombination experiments to verify the deduction of micro-recombination, further improving the "intertwinement model" and providing evidence for clarifying both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V-1.

高频基因重组是HIV-1基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深入理解其机制对于掌握HIV-1的复制、遗传变异、免疫、耐药、分子进化等诸多问题至关重要。现在已经证明HIV-1基因重组源于逆转录过程中RT酶在两条模板间的“模板转换”。历史上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增加,解释“模板转换”机制的分子模型经历了多次更新。但是,对于关键的RT酶如何识别并捕获受体模板、如何丢弃脱离供体模板以及如何调和不同研究展现出的重组与突变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等问题均缺乏解释。因此针对这些科学问题,我们前期更新并发表了解释HIV-1基因重组的“缠绕模型”,提出“分支结构”通过介导RT酶错轨而产生重组,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初步认同。本研究拟运用电镜成像技术对此模型的中间体(分支结构和三链辫状结构)进行观察鉴定,同时开展体外模拟重组实验,对微型重组进行实验验证,进一步完善“缠绕模型”,为清晰阐明HIV的重组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高频基因重组是HIV-1基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通过基因重组已经形成了多达132个流行重组毒株(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CRFs),其中像CRF01_AE,CRF07_BC等多种流行重组毒株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此外通过基因重组还产生了不计其数的独特型流行重组毒株(Unique Recombinant Forms, URFs)。因此深入理解其机制对于掌握HIV-1的复制、遗传变异、免疫、耐药、分子进化等诸多问题至关重要。现在已经证明HIV-1基因重组源于逆转录过程中RT酶在两条模板间的“模板转换”。历史上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增加,解释“模板转换”机制的分子模型经历了多次更新。但是,对于关键的RT酶如何识别并捕获受体模板、如何丢弃脱离供体模板以及如何调和不同研究展现出的重组与突变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等问题均缺乏解释。因此针对这些科学问题,我们前期更新并发表了解释HIV-1基因重组的“缠绕模型”,提出“分支结构”通过介导RT酶错轨而产生重组,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初步认同。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一“缠绕模型”理论引入到了真核生物的DNA减数分裂重组领域,更新了此领域的双链断裂修复模型(The 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 model, DSBR),使得此领域积累的实验数据和未解之谜在更新后的模型之下提供了能更好的解释。此外,在国内鉴定出了多种HIV-1新型重组体,并针对HIV Database严重缺乏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s)以及现行HIV-1分型系统未包含HIV-1 LTR区域这一现实,运用参考序列建立的四大科学原则补充建立了HIV-1 LTR分型系统。基于此分型系统,较大规模的分析了国内临床分离株LTR区域的重组情况,并首次鉴定出了4种LTR区域发生重组的重组体毒株。当前工作使得我们对包括HIV-1在内的多种基因重组机制的研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为领域内面临的一些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在对基础机制理解的基础上鉴定出了国内的新型流行重组毒株。最关键的是针对重要性逐年上升的HIV-1 LTR区域,补充了分型系统,建立了参考序列,为清晰阐明HIV的重组机制及为HIV-1进化、传播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2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3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4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DOI:10.13247/j.cnki.jcumt.001297
发表时间:2021
5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DOI:10.7652/xjtuxb202112004
发表时间:2021

贾磊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37304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0114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174018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07416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67406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0090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404033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7305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包装机制- - 夭折信号假说研究

批准号:8137167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肖卫东
学科分类:H2809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HIV-1基因重组机制及变异与AIDS疾病进程关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批准号:30600352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张驰宇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缠绕工艺力学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研究

批准号:1137205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任明法
学科分类:A0807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HIV-1重组机制研究:不同亚型共/超感染潜力的分析

批准号:8107139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张驰宇
学科分类:H2104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