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在临床上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50多种难治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新近又显示出在抗肿瘤、器官移植及对抗HIV、EB病毒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各种类型的雷公藤制剂也有多年的应用历史,然而其多系统毒性严重影响了该药发挥应有的作用。本课题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六首中医名方,从中筛选出有效预防雷公藤骨髓及血液系统毒性的基础方剂,并用免疫荧光法及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肝药酶p450酶、GST在雷公藤与相关干预方剂合用中的作用,揭示配伍毒性变化的分子机制。 该课题的研究成功将使中医优势在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方面得到充分发挥,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引领新的方向。在填补雷公藤研究某些空白的同时,为雷公藤其他系统的毒性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为中医对药源性疾病的"辨病预防"提供启发,同时还可以为中药的药代动力学提供研究思路和科学的研究数据。对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做客肿瘤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 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及进展
小分子伴侣对淀粉样蛋白β聚集抑制作用研究
基于“菌-证-方”相应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泄泻形成及方剂干预的机制
GCxGC用于中医方剂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
豨莶草毒性研究及机理探讨
Nrf2/ARE信号在化疗所致血液毒性/骨髓抑制个体化预测及预防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