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防治慢性胃炎、胃癌等病的重要措施,Hp对抗生素耐药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的主因。临床研究表明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对Hp有治疗效果,其由土荆芥和水团花组成。我们的预实验已经初步证明其主要成分土荆芥提取物有良好的抑制Hp作用。本课题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采用琼脂稀释法、E试验法和液体培养法,探讨土荆芥提取物和水团花对Hp的杀菌作用,及其与抗生素联合时是否具有协同抗Hp耐药菌株作用;并通过药物对Hp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探讨对Hp 耐药菌株的抗菌机制;同时在Hp感染动物模型上,在体内研究该药及其土荆芥提取物对Hp的根除作用及其对抗生素根除Hp耐药菌株疗效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明确土荆芥提取物对Hp的抗菌活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耐药Hp提供科学依据。
鉴于Hp耐药率不断上升及临床抗生素用药时间持续延长和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本课题选用临床有确切疗效的中药荆花胃康胶丸,对该药及其主要成分土荆芥提取物抗耐药Hp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发现荆花胃康胶丸及土荆芥提取物具有体外抑杀Hp标准菌株NCTC11637、26695及临床耐药菌株的作用,并表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与抗生素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针对临床分离的Hp多重耐药菌株,土荆芥提取物能够下调主动外排泵基因hefA、hefB、hefC表达,降低其多重耐药性,可能是其抗多重耐药Hp的分子作用机制。动物体内试验部分,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尝试,创新性地以免疫抑制预处理的方法分别成功建立了Hp SS1,尤其是耐甲硝唑菌株26695 16R感染小鼠的动物模型,并在Hp SS1菌株感染模型上发现荆花胃康胶丸及土荆芥提取物能够有效抑杀Hp,与PPI、甲硝唑及克拉霉素的三联方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在耐药菌株26695 16R感染的动物模型上,目前药物干预正在进行中,结果有待回报。上述实验结果证实了荆花胃康胶丸及其主要成分土荆芥提取物对于标准和耐药Hp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及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揭示了土荆芥抗多重耐药Hp机制是通过下调Hp主动外排泵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以上结果发表SCI论文一篇,已发表和录用的核心期刊论文4篇,拟投送论著2-3篇。本研究多次参与国内学术交流。研究期间培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各一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各一名,以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Hp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探索中药抗Hp药效提供了基础,培养了多名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黄连素逆转Hp耐药与外排泵基因调控的相关性研究
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oqxAB的表达调控及遗传环境研究
HP450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肝癌影响的药理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外排泵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