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ADHD)是一种多发的发展性精神疾病。国内调查显示多动症的患病率高达8.6%。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情绪调节在个体适应环境中有重要作用,情绪调节不适会诱发多种心理障碍。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有有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三种策略。已有研究发现,多动症患者有明显的情绪调节障碍。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是否可以基于情绪调节障碍的不同表现对多动症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不同亚型的多动症患者其情绪调节障碍的神经机制是否不同?本研究分别以多动症患者和正常控制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神经心理学评估,将多动症分为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分别探讨不同亚型的多动症患者情绪调节障碍的神经基础。为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申请人具有情绪和认知的研究基础,已在SCI和国内核心期上发表文章,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认知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基于Gross的过程模型,建立了注意转移、认知重评和反应抑制的实验范式。本研究表明,在对情绪的不同注意资源条件下,认知能力受到情绪的干扰程度不同,证明了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情绪调节功能异常常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对精神疾病的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寻找其内在的发病机制,并且为运用情绪调节方法对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的一般抑制能力明显减弱,并且这种抑制能力在中性和正性情绪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表明多动症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受损。正常人群中的述情障碍个体也具有情绪调节能力异常。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异常。抑郁症个体在内隐和外显两种情绪下的调节能力都受损。而焦虑症个体在内隐任务下的调节能力异常,但在外显情绪下,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针对此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不同疾病的患者,其情绪调节能力障碍有不同特点。该研究结果为不同疾病的诊断和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Three-way parallel group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Fusion of spatial and spatiotempo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鸡脂肪细胞因子NRG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含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的或有可转债定价研究
教学视频播放速度与难易程度对学习的影响研究
颞叶癫痫导致情绪障碍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自闭症患者情绪障碍及其神经环路机制的研究
神经质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神经反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情绪调控及神经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