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目前约有5000万癫痫病患者,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患者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癫痫发作具有突发性和不规律性,因此实现癫痫发作的早期预警是突破癫痫治疗瓶颈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的方法在预警时间提前量和误判率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在临床广泛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癫痫发作早期预警信息的监测理论。通过监测癫痫灶内局部癫痫性神经元群的放电活动,可以在异常电活动向外传播、使更多神经元发生同步兴奋之前提早获取预警信息。为了实现对局部癫痫性神经元群放电信息的采集,我们利用所掌握的柔性微电极阵列技术,开发一种新型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颅内脑电监测方法。在实现监测电极与大脑皮层良好的共形贴附性和柔软度匹配的同时,将电极阵列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0.2mm。我们基于这种方法,验证并实现"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理论和早期预警的方案,为研究和开发癫痫发作的早期预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
本项目工作研究开发了具有微米尺度的皮层脑电监测技术(Micro-ECoG), 可以在高空间分辨监测颅内皮层脑电的同时施加电刺激。在癫痫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有望同时实现具有高空间分辨的癫痫发作监护、癫痫灶定位、大脑功能区定位、以及电刺激调控癫痫发作。同时,项目构建了青霉素急性诱发癫痫模型,设计实现了电极片的颅内植入和长时间颅内脑电监测,并初步验证了Micro-ECoG电极的生物相容性。接下来,利用Micro-ECoG监测技术获得高空间分辨的脑电信号,通过对皮层脑电多导联棘波发放的平均时序分布、以及平均棘波发放时间间隔,基本实现了判断每一只大鼠的癫痫灶位置。进一步的研究利用Micro-ECoG施加电刺激调控大脑的活动规律的能力,尝试对皮层施加刺激来抑制癫痫发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部分试验组的棘波同步发放时间明显延后、发放频次也大幅下降。未来通过采用更为可靠的癫痫模型(个体差异较小)、并进一步研究刺激部位的选择,有望为电刺激干预癫痫发作提供技术和研究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多源遥感信息水稻纹枯病早期监测及流行预警模型
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癫痫预警反馈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起始同步化放电的去同步化作用研究
癫痫病发作过程中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