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的病情不易控制且容易复发。近年发现,血管生成在IBD慢性炎症发展和持续中发挥作用。P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在IBD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抗PlGF抗体选择性地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而不影响正常血管。目前尚无PlGF信号在IBD血管生成和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鉴于PlGF对血管的选择性作用,本课题拟行(1)临床研究:检测IBD患者血清和肠粘膜Pl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2)体外研究:PlGF刺激原代培养的HIMEC,观察其对血管形成、迁移,VCAM-1、ICAM-1以及PlGF受体表达的影响;(3)体内研究:导入表达PlGF的腺病毒及抗PlGF中和抗体的方法,观察PlGF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以及对病变组织新生血管、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PlGF在结肠炎血管生成和炎症中的作用机理,为IBD的干预治疗带来新的线索。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好发于年轻人,近年来发病率快速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逐渐进展并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健康,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和病残。IBD发病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其中非免疫细胞和免疫细胞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生成在IBD慢性炎症发展和持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增殖和迁移,在IBD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遗传研究发现PlGF对正常人血管生成和生理血管维持是多余的,但有助于炎症和肿瘤的血管生成,促进炎症的发展,故抑制PlGF可选择性地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而不影响正常血管。尚无PlGF信号在IBD血管生成和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活动性克罗恩病(CD)患者的血清PlGF水平显著升高,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清PlGF水平轻度升高。在活动性CD肠黏膜组织,PlGF与NRP-1表达增加。用抗CD3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内皮细胞,发现活动性克罗恩病肠黏膜血管密度增加,CD活动度与肠粘膜血管密度呈正相关。血清PlGF水平及肠黏膜PlGF表达亦与肠黏膜血管密度相关。体外试验发现HIMEC中PlGF mRNA呈高表达,PlGF sh RNA感染后,HIMEC的PlGF mRNA和蛋白表达受抑制,重组PlGF刺激后N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ERK1/2的表达也相应上调。PlGF刺激促进HIMEC迁移和小管形成,并呈浓度依赖性,但高浓度的PlGF反而抑制其迁移和小管形成;PlGF对HIMEC的增殖和细胞周期未见影响。PlGF siRNA转染的DSS结肠炎小鼠肠黏膜PlGF 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肠炎症明显减轻,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黏膜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降低,肠黏膜PlGF、NRP-1和pERK1/2表达下调。鉴于PlGF在IBD患者肠黏膜呈高表达且与血管密度正相关;PlGF刺激促进HIMEC血管生成,伴NRP-1受体及pERK1/2表达上调;抑制结肠炎小鼠PlGF表达可缓解结肠炎和血管生成,同时肠黏膜NRP-1和pERK1/2表达下调,故PlGF/NRP-1可作为分子治疗的靶点,抑制血管生成和MAPK炎症通路,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PlGF调节血管拟态形成在骨肉瘤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MDSC在维持IBD肠免疫稳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基于MLCK小鼠模型探讨肠上皮屏障和炎症在IBD发病中的作用
PlGF在宫颈癌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宫颈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