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渤海泥质区为主要研究靶区,通过对泥质区、河口沉积物样品粒度、全岩元素和铅同位素组成分析,结合前人对沿海气溶胶铅同位素的研究成果,建立端元物源包括河源(黄河口、海河口、滦河口和辽河口)沉积物、气溶胶铅同位素示踪标志;在泥质区与端元物源比较的基础上,精细解析渤海泥质区沉积铅的物源与输入途径;根据柱状样化学淋滤实验结果,应用同位素混合模型确定泥质区沉积物"人为"铅的同位素比值,揭示泥质区"人为"铅的来源;阐明泥质区"铅"的制约机制;结合210Pb测年数据,追踪铅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估算泥质区铅的现代沉积通量,厘定百年来渤海铅污染历史。研究成果可以为控制渤海铅污染并为渤海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国家"十一五"渤海治理规划相契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渤海钚(Pu)同位素的来源及其示踪应用研究
瓯江口泥质区细粒级矿物物源示踪研究
长江源区河水锂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含高放射成因铅殷商青铜器矿料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