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绿盲蝽对寄主植物致害作用中的功能分析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185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4.00
负责人:陆宴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谷少华,张天涛,陆琼,潘洪生,耿辉辉
关键词:
绿盲蝽为害症状寄主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结项摘要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是盲蝽取食致使寄主植物受害症状形成的关键因子。本项目以我国棉花盲蝽优势种- - 绿盲蝽为研究对象,利用微量注射技术评估从唾液腺中提取的PG对植物组织的致害作用,利用径向扩散法检测从寄主植物中提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对PG活性的抑制效果,从两方面解析PG在绿盲蝽对植物致害作用中的功能;在前期采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绿盲蝽唾液腺cDNA文库的基础上,鉴定PG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绿盲蝽虫态、生理状态以及取食寄主等因素对唾液腺中不同PG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通过真核表达获得重组PG蛋白,利用微量注射技术评价各重组PG蛋白对不同寄主植物组织病变的诱导作用,筛选作用于各主要寄主植物的关键PG蛋白。这一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绿盲蝽对寄主植物的致害作用机制、全面解析绿盲蝽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同时为探索绿盲蝽防控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评价了绿盲蝽唾液腺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在其取食致使寄主植物受害症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了田间评价绿盲蝽唾液腺蛋白对寄主植物致害作用的微量注射方法。在前期采用SMART技术构建的绿盲蝽唾液腺cDNA文库的基础上,鉴定PG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绿盲蝽虫态、龄期等因素对不同PG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作用。通过原核表达、真核表达的两种方法均未成功获得重组PG蛋白,因此后来采用RNA干涉技术进行PG蛋白的功能评价。RNA干涉研究证实,在若虫阶段高表达的PG3-4以及在成虫阶段高表达的PG3-5分别在绿盲蝽若虫、成虫对棉花植株进行取食危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目研究说明PG是绿盲蝽对植物致害的主要因子,这有助于阐明绿盲蝽对寄主植物的致害作用机制、全面解析绿盲蝽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同时为探索绿盲蝽防控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3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4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5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陆宴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对果实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批准号:30671447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张军科
学科分类:C1503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适酸分子机理研究

批准号:3127193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孟昆
学科分类:C20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果实成熟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表达及调控研究

批准号:39070511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刘存德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β-紫罗兰酮衍生物对绿盲蝽的引诱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3150168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孙玉凤
学科分类:C140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