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条形码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06701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晋晓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宁夏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韩晓霞,纳鹏军,孙彦璞,张霞,史可人,麻晓霞,卜春苗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条形码食源性致病菌生物传感器DNA
结项摘要

本项目针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在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出发,拟探索基于生物条形码技术和非标记电化学方法用于食品中病原菌检测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拟对不同材质、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在生物相容性、电子传递等方面的优劣对比,筛选最佳的纳米粒子作为生物条形码的载体。采用探针固定化技术,筛选出一种纳米粒子作为载体材料,以简单快速而且实用的电化学方法为基础,实现对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特征DNA的同时快速检测。本项目将充分发挥生物条形码技术优势并克服其操作繁琐,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缺点,对现有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在设计和检测方法上加以改进,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检测时间,构建快速、低成本、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适用于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同时分析检测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同时,为生命科学领域大量生化物质的分析检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和技术支持。

项目摘要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中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本项目针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在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出发,探索基于生物条形码技术和非标记电化学方法用于食品中病原菌检测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充分发挥生物条形码技术优势并克服其操作繁琐,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缺点,构建快速、低成本、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适用于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同时分析检测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同时,为生命科学领域大量生化物质的分析检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和技术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新型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检测技术的构建:在生物条形码检测系统中,对目标物的确认是通过检测纳米粒子上结合的大量的DNA片段(条形码)来实现。本研究工作对原有的生物条形码设计思路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检测时间。选择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特征DNA序列作为目标分析物,基于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检测技术,设计合适的捕获探针、识别探针,而起放大作用的生物条形码则简化被识别探针所代替;在二次放大中,仅使用与识别探针互补的DNA序列来实现最终目标,并尝试运用非标记直接电化学方法分别实现对目标DNA片段的分析检测。. (2)作为生物条形码载体材料的纳米粒子合成与筛选:作为生物分子载体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组成和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目标分析物负载量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工作分别制备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纳米粒子,即纳米二氧化硅、纳米金、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并对这几种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对纳米粒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电子传递效率、以及在特定pH条件下三种纳米粒子对BSA负载量的考察,为选择最佳纳米粒子作为生物载体材料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基于纳米材料为载体的生物样品分析检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3)多种食源性致病菌DNA的同时检测研究:在建立生物条形码技术检测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各自特征DNA片段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同时,进一步进行方法和设计上的优化,实现在同一检测体系中,运用非标记直接电化学方法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特征DNA同时检测,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多种病原菌同时分析检测的通用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DOI:10.1051/alr/2019003
发表时间:2019

晋晓勇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36501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6501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快速检测复杂基质中食源性致病菌的SPR生物传感器研究

批准号:20907041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叶尊忠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超灵敏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批准号:2107507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牛淑妍
学科分类:B0402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HCR高灵敏多通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ELISA

批准号:3177206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赖卫华
学科分类:C2008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准确溯源

批准号:30300281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扈庆华
学科分类:H3004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