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病害。挖掘优异抗源并开展抗病遗传研究是进行抗病育种的基础。国内外以成株鉴定为基础,在玉米第三和第六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发现了两个抗玉米矮花叶病基因簇。利用四一开展基因簇研究的优点在于已明确抗病基因的其它材料只有一个抗病基因或QTLs,而课题组筛选出的优异抗源四一中的两个抗病主基因分布于两个抗病基因簇上,而且初步发现抗病过程中抗病基因的作用方式不同,因而是进行基因簇研究的优异材料。利用分子育种选育出抗病NIL是研究的关键环节。课题组用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双侧分子标记进行前景选择;在亲本间筛选出的135对微卫星标记用于背景选择,通过一次杂交、三次回交和一次自交,即可获得具有感病自交系Mo17背景的3个抗病NILs,通过抗病NIL结合F2分析,探索抗病过程中两个抗病基因的作用方式,为深入研究两个抗病基因簇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两个显性互补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病基因Scmv1的功能和抗病机理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种子传毒机制研究
玉米矮花叶病成灾原因及预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