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是诺如病毒(Norovirus,NoV)食源性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特异性和季节性富集NoV的特点。牡蛎消化系统存在NoV的受体即A型组织血型抗原(HBGAs),这解释了牡蛎特异性富集NoV的内在原因,而牡蛎季节性富集NoV的机理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提出受体表达量存在季节消长变化从而导致牡蛎富集NoV具有季节性规律这一假设,以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利用ELISA分析受体表达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利用RACE技术确定A型HBGAs的合成关键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明确合成关键基因的转录规律。通过本研究,确定长牡蛎A型HBGAs合成的关键基因,阐明牡蛎富集NoV的季节性规律、A型HBGAs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与其合成关键基因表达规律三者之间关系,从DNA-mRNA-蛋白三个层面揭示牡蛎富集NoV季节性规律的分子机理,为科学防控NoV食源性暴发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类A型HBGA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类FUT2)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类FUT2基因克隆与时空表达的研究,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牡蛎季节性富集NoV的机理。.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J184342)。结果表明,类FUT2基因cDNA全长为1941 bp,包含180 bp的5΄非翻译区、编码361个氨基酸的1086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675 bp的3΄非翻译区。分子进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类FUT2基因与家鼠等哺乳动物的FUT2基因聚为1个分支。.对类FUT2基因密码子优化后,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RSET-mof,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检测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状况,并通过6×His-Tag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和人类FUT2的单抗分别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类FUT2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蛋白大小约为48 kDa,与类FUT2理论值相符,并且可以与抗人类FUT2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针对类FUT2基因序列设计实时荧光定量RT-PCR引物,采用SYBR Green染料法,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基于Delta-Delta CT相对定量法,建立类FUT2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开展类FUT2基因表达量的分析,对该基因在牡蛎不同组织、不同季节的时空表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牡蛎肝胰脏、闭壳肌、外套膜、唇瓣和鳃5个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类FUT2基因mRNA的存在,且唇瓣中的表达量最低,其余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1);同时对其季节性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牡蛎类A型HBGA的ELISA检测,发现类A型HBGA的含量在8月至次年5月的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在1~3月份其含量呈现下降趋势,3~5月份呈现上升趋势,6~11月份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而8~11月份均具有较高的含量。证实牡蛎类FUT2基因mRNA的分布规律与牡蛎类A型HBGA含量的季节性分布趋势存在一定相关性。.本项目完成计划书中全部研究内容,达到研究目标,发表论文5篇(全标注),其中SCI论文2篇。本研究为探索牡蛎特异性富集NoV的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HBGAs产生菌介导牡蛎富集诺如病毒的作用机理研究
牡蛎富集不同型别诺如病毒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食源性诺如病毒体外进化模拟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常见果蔬中诺如病毒吸附受体的解析及其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