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观察昆虫取食(或模拟机械损伤)对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并监测内源茉莉酸、水杨酸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外源茉莉酸、水杨酸及其交互处理对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在上述过程中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比较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功能蛋白质表达差异,结合基因组学研究手段辨识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相关酶系变化,分析茉莉酸、水杨酸调控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方式和在芥子油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位点,从而初步确认茉莉酸、水杨酸在环境调控芥子油苷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为阐明环境因子调控芥子油苷代谢的分子机制积累资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拟南芥转录因子JIP5参与茉莉酸调控芥子油苷水解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
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对柑橘果实抗病反应中水杨酸信号途径的调控机制
茉莉酸响应基因VcJAZ调控越橘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高温胁迫龙须菜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