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因定向突变、基因重组等方法对副粘病毒包膜糖蛋白F融合细胞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1)F和HN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不仅存在于NDV和PIV之间,也广泛存在于这两种病毒与其它病毒如CDV、MV等之间。(2)细胞融合可用指示基因法进行定量测定。此法与细胞计数法密切相关,与面积判断法的符合率达100%。(3)初步确定了F分子上特异性细胞融合作用位点。此位点位于膜穿入部分和躯干部分交接处与F1和F2交接处之间。(4)活性位点中亮氨酸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PFL460、I474、NFL481、L488,突变后细胞融合不同程度下降;某些相临近的亮氨酸共同发挥作用。该研究为指导合成抗病毒多肽和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数,为防治核类病毒感染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新疆乌市男男性行为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病毒介导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基因在小鼠卵巢中表达
以TMV为模式建立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
人乳头瘤病毒免疫逃避研究进展
副粘病毒融合蛋白连接区介导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基因工程鲎素对副粘病毒与靶细胞膜融合的抑制机制
副粘病毒HN蛋白功能性关键氨基酸定位与促细胞融合机制研究
源自其它病毒包膜糖蛋白跨膜亚基的新型抗HIV-细胞膜融合多肽的发现和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