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得到迅猛发展。在各类太阳能电池中,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兼有无机半导体材料的优势(载流子迁移率高,载流子平均自由程长,化学稳定性好)和有机聚合物材料的优点(材料柔性好,制作容易,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一维无机半导体阵列能显著提高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效率。本项目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阵列为基底,采用电化学沉积、水热、CVD等方法合成半导体/MWCNT同轴结构和一维分形结构。这类结构的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和电子传递能力优良的特点,将此类结构应用于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以揭示同轴结构和一维分形结构纳米材料的形状、尺寸和能带结构对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指导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合成。
本项目采用电化学沉积、水热、CVD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形貌可控,比表面积大和电子传递能力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如ZnO/MWCNT、Fe2O3/MWCNT同轴结构和一维分形结构,Ni掺杂Fe2O3,碳纳米管辅助Ti-Fe2O3和MoS2/CdS等薄膜,BiOBrxI1-x/ZnO,ZnO/ZnS/CdS/CuInS2和Bi2WO6/WO3等同轴结构和一维分形结构阵列。考察了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组成等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揭示形状调控的规律及微观机制。. 通过对所制备的材料光电性能的测试,研究了纳米材料的形状、尺寸、晶体与能带结构对电极光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高转化效率的光电功能材料。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在保证载流子传输的基础上,尽量拓展电极的比表面积;(2)掺杂有利于提高薄膜的载流子密度;(3)碳纳米管的载入有助于提高薄膜的导电能力;(4)窄带隙半导体的负载及构筑的异质结有利于提高电极的光电相应;(5)p-n结能显著提高电极光电相应。在此基础上,初步构筑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并测试电池性能。探索一维同轴结构和一维分形结构纳米材料的形状、尺寸、晶体与能带结构对有机-无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指导高性能太阳能的合成。. 本项目主要完成了六个体系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其中三个体系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和Electrochimica Acta上,另外三个体系正在投稿中。一共培养了1名博士,3名硕士。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基于分枝TiO2纳米棒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及其双重界面修饰
基于有机小分子构筑的无机-有机杂化类多铁材料的研究
有机无机杂化水凝胶的设计构筑及其纤维成形机理研究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构筑金属卟啉基材料及其仿生催化烯烃环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