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易引起肝硬化、诱发肝癌,是医学界的研究难题。由慢性乙肝补肾法的广泛运用和从温病"肾虚邪伏"伏气理论认识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说明肾虚感邪导致邪气"伏藏"是影响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肾虚邪伏"影响HBV感染的机理研究不深入。而阐明肾虚证HBV持续感染的病机实质,有助于制定针对该证HBV感染慢性化的早期预警、早期干预等防治策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学术和临床价值。因此,本课题结合与HB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提出肾虚证HBV持续感染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HLA-Ⅱ)及有关因子密切相关的假说。拟运用PCR-SSP、RT-PCR、ELISA等方法,研究慢性乙肝肾虚证(肾阴虚、肾阳虚)的HLA-DRB1和DQB1基因及INF-γ、IL-4、IL-10等的表达特征,并结合病毒标志物等因素,探索乙肝肾虚证"肾虚邪伏"影响HBV持续感染的生物学机制。
本课题基于影响HBV持续感染的证候病理机制进行深层次研究,研究HBV持续感染的病机实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对制定针对性强的慢性HBV感染防治方案以及早期预警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研究首先对HBV慢性感染的证候学特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得出肾虚与肝郁脾虚和湿热证都是HBV慢性感染的重要常见证候,而他们与家族聚焦感染密切相关。本课题结合与HB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HLA,运用DNA测序分型(PCR-SBT)法,对HLA-DQB1及HLA-DRB1基因座位分型,运用ELISA方法检测INF-γ、IL-4、IL-10等因子,分析HLA高分辨等位基因及相关因子与肾虚HBV慢性感染的关系,研究发现肾阳虚组中DQB1*03:02:01、DRB1*03:01:01:01与无症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B1*03:01:01:01可能与肾阳虚型慢性乙肝关系密切(OR=3.65,95%可信区间为1.04-12.79);肾阴虚证患者IL-10,IL-4,INF-γ水平较无症状及肾阳虚组明显低(p<0.05)。对肾阴虚患者HLA-DQB1及HLA-DRB1基因座位的精确分型得出DQB1*05:01:01:01、DRB1*01:01:01两位点与该证型关系密切,可能与肾阴虚患者免疫应答异常存在相关性,这一遗传特征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探索。同时,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肾阳虚证与ALT、AST、HBV DNA及TBIL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Agilent miRNA芯片)对慢性HBV感染代表证候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microRNA表达特征进行探索研究,结果显示该两证间及与正常人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microRNA谱;对其靶基因预测分析,显示两证与正常人的差异表达microRNA可能调节蛋白质合成、酶活性、人体免疫系统发展与进程、生物的合成、细胞发育等,与肌动蛋白、白细胞介素-12、鸟氨酸脱羧酶等有关;两证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谱)为hsa-miR-1273g-3p、hsa-miR-197-5p、hsa-miR-5703等,可能与蛋白质的合成、激素的代谢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IRAK家族基因与HBV感染相关肝癌遗传易感性及其机制研究
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易感基因克隆
UBE2L3与慢性HBV感染遗传易感机制的精细做图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系遗传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