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已被证明对真菌属、种级分类较为有用的几个基因位点,如rDNA-ITS、?-tubulin、Brn1、rpb1、rpb2等的综合序列分析技术,对已经分离获得的65个左右中国土壤暗色丝孢菌疑难种及其形态近似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于获得分离物和种数较多的属,如齿梗孢属Scolecobasidium、矛束霉属Doratomyces、腐质霉属Humicola、漆斑霉属Myrothecium等,在分种界定的基础上,用已获得的我国分离物的及GenBank中同属种的分子信息,进行属内种间关系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对于存在争议的矛束霉属Doratomyces和毛束霉属Trichurus之间的界限、是否应该合并等问题,进行分子生物学界定;在时间和工作量容许的情况下,对于本研究室近年发表的,根据传统分类标准可以肯定的一些土壤暗色丝孢菌新种,通过多基因位点分析,增加分子信息,加深对于其遗传本质的理解。
对近年来从我国土壤中分离获得的65个暗色丝孢菌疑难种及其相关属、种(共72种),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选ITS、LSU和SSU三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对获得种数较多的Cephalotrichum、Gliomastix、Humicola、Scolecobasidium和Scytalidium等五属进行了较集中的研究分析。 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得出Trichurus不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属存在,而应作为Cephalotrichum属名下的的一个亚群的结论。三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与部分疑难种的形态分类结论是一致的,从而加强了它们作为新种的分类地位。序列分析结果同时与另一些疑难种的形态分类结论是不一致的,表明所测分子性状与形态分类性状并非对应关系,只要形态分类性状是明确而稳定的,应以形态分类研究结果为准,供试基因片段研究结果作为有益的补充。现代真菌分类应该是在充分运用和发展形态、生理、生化等传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尽量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理论的综合分类研究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东部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属、种调查
青藏高原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属种多样性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暗色丝孢真菌属、种多样性研究
中国西南地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属、种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