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联用的探针诱导表面微区构型变化检测新方法,研究溶液中探针电化学诱导产生的中间物对表面固定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变化作用。探索探针诱导电位、探针与基底的距离、固定生物分子的表面密度等因素对联用方法的影响规律,最终开发出用样少、原位、动态的现场研究新方法,并将其用于癌症抑制转录因子p53与基因作用机制的研究,为生物医学的发展和高效异相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纳米间隙耦合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扫描显微镜的研制及应用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腔及其应用研究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DNA损伤所介导的信号分子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