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辉岩中绿辉石结构高分辨电镜研究表明P2/n绿辉石结构是河南“冷”榴辉岩中绿辉石的主要结构。在该结构中同时存在一些纳米晶畴,边界截型的纳米晶畴内的辉石为C2/C型结构,常与黝帘石共生。在这些晶畴周围还存在许多边界不截然的过渡晶畴,只有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区分它们,这些过渡结构有可能是P2结构,但不能成为稳定的矿物相。这些纳米晶畴的存在说明,短程有序的特点,是退变质或构造回返的产物。经与Holland(1983)岩石学实验结果相对照,产生这样大小的纳米晶畴约需经过10(4)-10(5)年左右。另外对斜方辉石的高分辨电镜研究表明P2,Ca结构的确实存在,而外GP带的现象。榴辉岩中榍石形变研究说明榴辉岩相榍石经历了二期阶段,印构造双品和位错蠕变,反应了块速抬升环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的热力学模拟
大别山西段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变质相平衡关系研究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实验研究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的产状与折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