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变化是解析构造-气候-地表过程三者之间耦合关系的关键,但目前对其主体及边缘的隆升过程认识仍然不足。本项目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山间和山前盆地新生代地层为研究对象,针对5个沉积盆地剖面:理塘麦洼始新世热鲁剖面、松潘始新世-渐新世红土坡及上新世马拉敦剖面、名山古新世-上新世庙坡剖面、大邑古新世-上新世金星剖面及都江堰中新世-上新世玉堂场剖面,借助沉积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剖面的野外详细描述,如沉积构造、碎屑成分及古水流测量,揭示其沉积环境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在此基础上采集古土壤、开放环境中的泥岩、碳酸盐作碳氢氧同位素分析。同时采集龙门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现代地表水及土壤样品,测试其氢氧同位素,建立现代稳定同位素与高程的关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氢氧同位素古高度计,通过山间和山前盆地氢氧同位素的对比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隆升过程,探讨其隆升机制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变化是解析构造-气候-地表过程三者之间耦合关系的关键,但目前对其主体及边缘的隆升过程认识仍然不足。本项目通过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岷江流域的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的水汽来源主要受控于东亚季风,高海拔地区(>3000 m)局地水气循环对地表水的影响较为显著。地表水氢氧同位素比值与采样流域高度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遵循瑞丽分馏模型,这为进一步利用古土壤氢氧同位素重建古高度提供了基础。.松潘马拉敦地区热务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的山间盆地,沉积了晚中新世马拉敦组和上新世红土坡组的湖泊、沼泽和近源冲积扇山沉积,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记录了盆地流域的古高度信息。马拉敦组和红土坡组自生碳酸盐以及若尔盖盆地全新世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结果表明了至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与现今海拔高度相当,揭示了晚中新世以来龙门山地区岩石隆升与地表快速剥蚀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同时,结合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古高度结果,自始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古高度是从中部向东持续扩展并逐渐抬升的。这可能与源自青藏高原中部的物质通过中下地壳向东流动以及上地壳逆冲推覆叠加密切相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河流下蚀作用与隆升作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晚中-新生代龙门山前陆盆地结构-建造特征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高原-龙门山冲断带-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比较性研究
贺兰山及河西走廊东缘地区古生代的构造古地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