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放、化疗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病人生存期延长,这些DNA损伤性治疗手段的远期主要副反应即继发"第二瘤"显得日益突出,国内外已有大量病例报道,是临床肿瘤防治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人们对第二瘤发生机制了解甚少。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D61G突变的SHP-2基因敲入小鼠经DNA损伤性放、化疗处理后,不仅白血病发病增加,还继发其他系统肿瘤,SHP-2D16G突变的MEF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出现细胞周期及分裂异常,提示激活突变的SHP-2酪氨酸磷酸酶可能参与第二瘤的发生。本课题拟用已经建立的SHP-2 D61G基因敲入小鼠及MEF细胞模型研究SHP-2激活突变是否参与DNA损伤引起的细胞遗传不稳定性而促发第二瘤,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放、化疗引发第二瘤的预防提供新的线索。
SHP-2酪氨酸磷酸酶是组织广泛表达的癌基因, 其不仅与白血病等肿瘤发生、发展有关, 还可能参与 肿瘤DNA损伤性放化疗引发的远期副反应———“第二瘤”的发生。本研究发现:SHP-2D61G小鼠经DNA损伤性处理后,不仅血液系统发生肿瘤,其他器官系统如肺,肝,肠道等也发生肿瘤,类似临床第二瘤,骨髓移植实验证实DNA损伤诱导的肿瘤发生与SHP-2D61G突变明显相关;SHP-2D61G MEF细胞具有明显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等遗传不稳定性表现,在DNA损伤诱导下,SHP-2D61GMEF细胞出现明显的分裂异常;在慢性DNA损伤诱导下,SHP-2D61GMEF细胞更容易恶性转化及裸鼠成瘤。提示SHP-2激活突变与DNA损伤诱发的肿瘤发生有关,可能为临床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第二瘤”发生的原因之一,机制研究时发现:SHP-2D61GMEF细胞ROS水平增加,在DNA损伤诱导是更为显著,且PI3K、MAPK异常活化,用C3G降低ROS水平可以显著降低慢性DNA损伤诱导的SHP-2D61GMEF细胞恶性转化及成瘤敏感性。本研究将深入进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Baicalin 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ice model through Akt/Nrf2 pathway
SHP-2酪氨酸磷酸酶在DNA损伤性放、化疗引发的造血细胞凋亡中的信号调控作用
激活突变SHP-2酪氨酸磷酸酶促进重金属污染物诱发的小鼠肿瘤发生及其分子机制探讨
激活突变SHP2(PTPN11)磷酸酶对白血病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探讨
NRAGE调控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及其促进食管癌放化疗抵抗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