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犯罪囿于地理的局限性,危害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能轻易跨越个人、组织乃至地域的界限,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这种独有的相关性导致适用于传统犯罪的公共政策和市场机制在信息安全领域失效。网络攻击跨国界相关性的最基本问题是黑客攻击的空间自相关性。本课题以犯罪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借鉴金融经济学的相关性理论,结合信息安全的技术特点,将空间自相关性系统地纳入网络攻击的跨国界关联的理论模型。综合信息安全的国际合作、漏洞管理、国家间的经济整合和联盟关系、以及互联网的拓扑结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本课题以2003-2007年的200多个国家的网络攻击日监测数据为样本,通过设计一个两阶段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网络攻击空间自相关性的实证证据。该项目期望填补信息安全经济学在网络攻击相关性的研究空白,并有助于政府科学地制定信息安全的国际合作战略和跨国企业优化信息安全资源布局和管理。
本基金项目为申请人在信息安全经济学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三年以来,申请人从研究网络黑客攻击中的空间自相关性的现象入手,发现了网络攻击跨地域相关性的客观证据,并揭示了网络攻击与国家经济和信息化基础建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研究结论凸显了网络犯罪的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复杂现实,促使申请人进一步追溯对威胁信息安全的自发性网络攻击的由现象到因果关系,从国家区域层面的宏观波动到黑客个体层面的微观决策的系统化的研究,为项目负责人未来5年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研成果方面,申请人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和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篇,此外一篇论文获得资讯系统领域著名的国际学术会议ICIS(2012)的最佳论文进展第二名。申请人于2012年底受邀担任国际资讯系统领域知名学术期刊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的Area Editor。科研进展方面,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两篇学术论文分别进入顶级期刊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和MIS Quarterly的第二轮审稿。同时在本基金项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三个分支研究方向中,“治理网络犯罪的国际法律合作:基于震慑效应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于2013年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基于自我选择理论的黑客社区实证研究和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黑客替代选择的实证研究已经相继完成了会议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进入了提升和攻坚阶段。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申请人在信息安全经济学领域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形成了具备发展潜力的中长期研究路线。在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本人与国际信息安全经济学领域的顶尖学者通过共同发表论文建立了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本项目的科研成果,先后受邀在多个国际知名院校进行专题报告。申请人在项目执行期间,共培养研究生7名,其中博士生一名。先后有5位本科生完成了以本课题为核心的毕业论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
社会性网络服务持续使用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半参数空间自回归模型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区域生态保护网络空间优化方法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