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国内研究和国际合作,运用水培试验、盆载试验、水分生理学方法、磷营养生理方法和杂交法,获得了以下主要方法、磷营养生理方法和杂交法,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根据溶度积原理,利用难溶性磷酸盐作为唯一磷源,构建了植物磷素营养缓冲系统,为植物磷营养遗传生理学研究奠定了新的技术基础;首次发现小麦等7种作物在磷素营养缓冲液中能形成3毫米超长茂密根毛,称为“刺猬根”;证明了磷高产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比磷低效小麦高五分之二,抗时品种活化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显著高于干旱敏感品种,从而基本明确了小麦高效利用磷素与高效利用水分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利用磷效率典型小麦材料创制了7种磷高效小麦新种质;获得了一项专利;发表了8篇论文;为同行提供了论文和种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转OsPHR2基因小麦高效利用磷素的机制
利用生物技术创建含外源优异基因的小麦新种质
绍兴蛋鸭优良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AM真菌菌丝际解磷细菌促进土壤有机磷高效利用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