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油技术被认为是继聚合物驱之后又一项更有希望的EOR新技术,在地层深部保持复合体系的粘度和超低界面张力性能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影响ASP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因素包括界面张力、界面电荷、界面层的化学性质、界面粘度、乳化性能性等,但是,由于地层中存在吸附、沉淀、相分离等损耗,目前无法回答粘度及超低界面张力在油层中的有效作用距离,以及对最终采收率的贡献程度。本项目针对以上问题,利用超长填砂管物理模型、微观可视化模拟技术及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相似性理论及油藏工程理论,建立复合体系超低界面张力在油层中的有效作用距离定量表征模型,并给出有效的求解方法,确定复合体系在不同运移阶段对各种形态残余油的启动机制及超低界面张力在实际油层中对最终采收率的贡献程度,进一步完善ASP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基础理论的同时,明确下一步的攻关方向及关键技术。
三元复合驱是一种高效的三次采收技术,在研究三元复合驱时需关注体系组分在运移方向上组分的损耗和性能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决定了注入之前所配制的复合体系的性能在实际油藏运移过程中所保持的距离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复合驱技术在矿场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本研究借由自行搭建的模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复合驱化学剂在多孔介质流动过程中,其性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得到了不同注入量下二元复合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体系粘度、油水界面张力、乳化效果、注入压力以及驱油效率等性能随运移距离和注入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复合体系长距离运移性能变化规律进行数学描述,建立起一套定量表征复合驱油体系驱油过程中的压力、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动态数据和不同运移距离下体系的组分浓度、黏度、界面张力等性能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复合体系的应用效果和耗散规律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描述。此外,通过一系列微观驱油实验从微观机理层面研究分析了复合体系各种性质尤其是界面张力对微观驱油效率的作用,并对比二元、三元复合体系在长距离运移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残余油的启动规律。以上研究成果可以为发展复合驱的物理化学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残余油导向的纳米聚硅驱油剂制备及其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作用机制
磁激励下纳米磁流体-残余油界面赋存状态及残余油的启动机制
超低渗透油藏的岩石界面油水活化和驱油机理研究
聚驱后二元复合驱剩余油分布及启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