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大冶—九江沿长江分布的十个铁、铜(金)和金(铜)矿床夕卡岩矿物中普遍观察到熔融及流—熔包裹体和用Nd、Sr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确定了夕卡岩有独立的物源区,其形成作用与同区岩体和碳酸盐地层无关。各矿床熔融包裹体平均均一化温度介于1117℃-1160℃,流—熔包裹体均—化温度为720℃-940℃。这表明夕卡岩由熔体结晶而成。夕卡岩、岩体和沉积碳酸盐岩的εNd(t)和εSr(t)值分别为-1.8-6.0、44.4-60.1-2.5-8.1、20.4-49.6和-4.0-8.9及41.6-45.5。这表明夕卡岩浆可能由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夕卡岩浆。这种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受沉积碳酸盐岩的污染小。微量元素显示,夕卡岩形成于破坏型板块边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富铜矽卡岩钨矿的成因机制研究:以江西朱溪矿床为例
湘南铜山岭矽卡岩铜铅锌矿床形成过程
铜山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流体演化与成矿
广东石菉大型矽卡岩矿床铜钨元素共生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