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0万年以来北半球总共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冰期,北回归线以北的鸟类系统地理格局强烈的受到这些冰期事件的影响。红胸田鸡主要见于我国沿海地区、华中和华南各省,在分布区内为常见种,全世界共4个亚种,其中中国有3个亚种。我国沿海地区湿地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很少,红胸田鸡(Porzana fusca)分子进化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以我国红胸田鸡3个亚种为研究对象,以线粒体基因控制区全序列和核基因中的微卫星序列作为工具,并结合形态分类特征数据,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系统学方法研究其亚种系统发生过程和演化途径,同时结合地理历史事件来阐明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种群扩散模式,探讨种群地理分布格局和进化机制的成因,为红胸田鸡的起源进化和分类地位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建议。其成果对地学研究也有重要应用价值,将为我国沿海地区地学研究注入新的动力。
本研究首先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和CYTB 基因部分序列标记对13种秧鸡科鸟类进行了比较分析,来确定红胸田鸡(Porzana fusca)在秧鸡科鸟类中的分类地位。同时,我们通过采集88个红胸田鸡样本,以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和6个微卫星位点标记来笔记分析7个红胸田鸡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的线粒体控制区单倍型之间碱基变异数量较少,种群之间遗传差异较小。造成红胸田鸡种群之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的主要原因是这种鸟类在我国南方地区为部分留鸟,部分冬候鸟,而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红胸田鸡种群都为夏候鸟,因此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相对其它鸟类来说更为频繁,种群之间的地理和生殖隔离障碍几乎没有,导致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性极小,种群之间的系统地理结构不明显。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我国角形虫科黏体动物系统地理学及其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棘胸蛙遗传结构和系统地理学研究
我国雪鸡属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灰胸竹鸡的更新世冰期避难所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