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葡萄座腔菌科四个重要属的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发育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60003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刘建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娅娅,任锡毅,黄露,王玉臣
关键词:
真菌分类学多基因谱系学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物种鉴定
结项摘要

Many taxa in Botryosphaeriaceae are plant pathogen, and also can be endophytic associated with many plant hosts. The studies of Botryosphaeriaceae carried out in China mainly focus on few plant pathogen species’ identification with narrowly selected hosts and areas. However, the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these groups are poorly known. In this study, we select four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genera, namely Botryosphaeria, Diplodia, Dothiorella and Lasiodiplodia from Botryosphaeriacea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Several typical ecological area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re selected as colleting site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ew collections together from worldwide herbarium and culture collection will be used to do the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studies, four gene regions (28S、ITS、TEF and β-tubulin) will b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This will provide a good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understanding of above four genera, as well as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genera and species within the genus. A checklist of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their biodiversity will be presented; solve the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confusions among Botryosphaeriaceae. And at the same time, new taxa in these groups will be described.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同时也是多种植物的内生菌。该类真菌在分类上存在很多疑难,我国对该科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极少数病原物种的鉴定上,而对其系统深入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学研究几乎没有。本课题对极易引起植物病害的该科中的四个属,即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色二孢属(Diplodia)、小穴壳菌属(Dothiorella)和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开展研究,在西南地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域进行采样,并借阅世界范围内的相关模式标本和模式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28S、ITS、TEF和β-tubulin多基因片段开展研究,解决属间界限不明确,属内物种难以区分的系统学与分类学问题;了解和认识该科真菌的种类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描述新的分类单元,丰富菌种库;同时建立上述四个属规范的、可靠的系统学数据库。

项目摘要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同时也是多种植物的内生菌。该类真菌在分类上存在很多疑难,我国对该科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极少数病原物种的鉴定上,而对其系统深入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学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结合西南地区真菌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广泛而系统地样品采集,获得真菌标本690余份,分离纯化获得菌株400余株。采用多基因片段及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多相分类方法对该类群真菌进行系统学的。基于以上的研究内容,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重新在大尺度水平修订了葡萄座腔菌目的系统发育关系,首次运用多方法结合即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学、分子进化钟等综合分析,将该目的中原有的9个科修订为6各科,使得该类群的分类趋于合理并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证据,利用分化时间作为额外的证据支持其在高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示此方法可以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类群,特别是高阶元系统发育。.(2)报道描述新属3个,新种21个(包含葡萄座腔菌真菌外的其它相似真菌类群),确定了他们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部分物种同时描述了无性型和有性型阶段;提交了大量的分子数据到GenBank,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真菌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持。.(3)项目开展中,通过标本采集,不仅在实验过程中采集了葡萄座腔菌类群的真菌,同时也收集了大量其它类群真菌的资源;其中就包括一些病原菌,如Cytospora和Diaporthe等类群并发现和描述了9个新种。项目采集分离的菌株400余株均存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菌种保藏中心。.在本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发表SCI期刊论文6篇,其中2篇目前还在审稿,以上研究结果为葡萄座腔菌真菌的鉴定和系统发育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对于认识我国真菌多样性及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农业和林业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刘建魁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葡萄座腔菌全型分子系统学研究

批准号:39970617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田淑敏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间座壳科属、种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批准号:3177001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壮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肉座菌科分类以及该科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批准号:3127007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庄文颖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树木溃疡病原真菌- -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系统分类研究

批准号:30671682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张星耀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