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且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全球已广泛开展Hp疫苗研究,但现行疫苗均存在抗原表位复杂、免疫效力不强、效应机制混乱及HLA限制性不清等问题,始终未能实现全面彻底有效地预防和清除Hp感染的目标。因此,对Hp保护性抗原的HLA限制性免疫显性表位的系统鉴定,将是Hp表位疫苗成功研究的首要前提和突破点。研究表明:CD4+ T细胞应答在Hp感染的免疫保护中发挥必需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以Hp保护性抗原粘附素为切入点,采用合成重叠肽法逐级筛选鉴定出最小CD4+ T细胞免疫显性表位,在分析其HLA限制性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免疫优势应答规律。该研究将为Hp表位疫苗研究提供疫苗设计的候选分子,对以免疫显性表位为基础的新型疫苗的改进与完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从表位应答层面为进一步揭示Hp感染的致病机制与规律提供新的线索与思路。
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Helicobacter pylori,Hp)已造成全球50%以上人群感染,其持续性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疾病的发生,且与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密切相关。然而,H.pylori慢性感染导致临床上不同胃肠疾病发生与转归的原因和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课题基于Hp感染人群和患者,以Hp重要致病因子—粘附素(HpaA)为切入点,采用合成重叠肽筛选技术系统地分析了Hp感染者HpaA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的免疫优势应答,发现不同HLA基因型的Hp感染者中HpaA特异性CD4+ T细胞优势应答呈现多样性,并鉴定出多个HLA限制性CD4+ T细胞显性表位,其中显性表位HpaA88-100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在80%以上HLA-DR*1501阳性感染人群中呈现优势应答,且通过自然递呈产生记忆性T细胞克隆。在此基础上,对HLA-DR*1501阳性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胃肠疾病分类,比较和分析HpaA88-100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水平,我们发现:慢性胃炎患者该表位特异性应答最强,与消化性肠溃疡和胃癌患者相比应答更为优势,同时,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该特异性应答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胃窦性胃炎显著高于全胃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显著高于胃溃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paA88-100特异性CD4+ T细胞优势应答与H.pylori感染相关胃肠疾病的发生负相关。该研究从表位水平和优势应答层面,并结合病原-遗传-免疫三方因素,首次明确提出CD4+ T细胞对H.pylori感染的特定优势应答可显著降低严重胃肠疾病发生的风险,对阐明H.pylori感染的致病机制、评价疾病转归、优化疫苗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影响因子为12.821)。此外,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相关研究结果还在Vaccine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2项。上述成果作为Hp疫苗研究的重要支撑材料,申报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保护性抗原Th表位的免疫保护效应及其应答机制研究
幽门螺杆菌泛表位的HLA-DR限制性优势应答谱学特征及其与疾病转归相关性研究
HLA-DRB1*1501限制性免疫优势Th1细胞应答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幽门螺杆菌Lpp20抗原引起的免疫优势CD4+T细胞应答及与胃部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