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前所未有的影响下,探寻农田土壤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及适宜评价指标成为土壤生态学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从土壤线虫角度探究生物指示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项目以红壤地区的稻田和旱地土壤为例,通过模拟升温、重金属污染和耕作等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干扰,借助分析有机物分解、氮素循环、植物生产及土壤结构维持来综合反映土壤生态功能,主要研究:1)针对施肥、水分管理和耕作下土壤性质明显分化的有利条件,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2)基于线虫及对土壤生态系统干扰/恢复过程的灵敏响应,评价线虫群落变化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指示作用。最终结果对揭示线虫群落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指示作用,了解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机制,指导农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主要以以红壤地区的稻田和旱地土壤为例,通过模拟升温、重金属污染和耕作等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干扰,主要借助了土壤线虫群落分析和有机物分解来综合反映了土壤生态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主要针对施肥、水分管理和耕作下土壤性质明显分化的有利条件,研究了不同耕作年限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明确了旱地红壤长期施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态功能及线虫群落的影响,建立了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即以分析线虫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及土壤功能(主要包括基础呼吸、基质诱导呼吸、秸秆分解能力)的变化来反映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指标。评价了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2)基于线虫及对土壤生态系统干扰/恢复过程的灵敏响应,评价线虫群落变化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指示作用。这里主要通过研究热胁迫后施用氮肥和秸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功能的影响;明确了不同肥力差异土壤中土壤线虫对土壤功能稳定性的积极影响及指示作用;研究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的土壤在干扰后的生物响应及线虫群落的指示作用;土壤食微线虫对土壤功能稳定性的积极影响及指示作用。最终结果表明线虫群落分析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而且借助线虫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了解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对指导农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实施过程中共培养2名研究生。目前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英文2篇。另外有1篇中文文章和两篇英文文章已投。此外还有相关后续工作还在开展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有机物质量介导的农田土壤线虫群落及生态功能研究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的影响
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的指示作用和生态功能
线虫对铜锌污染土壤生物指示作用的研究